描写琴声悲伤的成语:不绝如缕、老鱼跳波、炼石补天、龙言凤语、绵延不绝、袅袅余音、绕梁三日、石破天惊、宛转悠扬、余音缭绕、余音袅袅、云起雪飞、珠落玉盘、高山流水
1、不绝如缕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例句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
2、炼石补天解释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
例句清·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发此真实具足语,白甫此笔真有炼石补天之妙。”
3、龙言凤语解释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例句无
4、袅袅余音解释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例句她已离去,但她那美妙的歌声仍然袅袅余音,不绝于耳。于明之《走在羊肠小道上》
5、宛转悠扬解释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出处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例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鲁迅《社戏》)
6、云起雪飞解释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例句撞钟伐鼓,云起雪飞。唐玄宗《春中兴庆宫酺宴》诗序
7、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句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8、余音缭绕解释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例句听了他的演唱会,至今还感觉余音缭绕
9、余音袅袅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例句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那些声音又回来了,像一根根弦接连绷断,铮然作响后在寂静中余音袅袅。”
10、绕梁三日解释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句参见“余音绕梁”。
11、石破天惊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例句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12、老鱼跳波解释鱼随着乐声跳跃。比喻音律精妙绝伦
出处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3、珠落玉盘解释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非常动听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4、绵延不绝解释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出处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例句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这也是我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