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林匹克的成语:不见舆薪、唇亡齿寒、耳濡目染、各人自扫门前雪、各显神通、老大徒伤悲、老大徒伤、烈女不更二夫、明察秋毫、摩肩接踵、秋毫之末、日久见人心、事预则立、铁杵磨成针、卧榻之侧、无立锥之地、心惊胆寒、学然后知不足、一言以蔽之、一言以蔽、庸人自扰、知之为知之、州官放火、八仙过海、更上一层楼、立锥之地、一劳永逸、一…
1、八仙过海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例句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吧!老舍《茶馆》第一幕
2、唇亡齿寒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句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3、耳濡目染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例句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4、更上一层楼解释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例句形势发展了,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更上一层楼。
5、各人自扫门前雪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例句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鲁迅《经验》
6、立锥之地解释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例句天地如此之大,难道竟连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的立锥之地都没有?(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7、日久见人心解释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日久见人心,胡先生看着好了。”
8、事预则立解释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心惊胆寒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出处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例句无
10、一劳永逸解释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处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例句“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
11、一失足成千古恨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例句我深知这局棋关系重大,绝不能到最后出问题,一失足成千古恨啊!(陈祖德《超越自我》)
12、一言以蔽之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例句老师讲的这些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13、庸人自扰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例句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门口停下,背对着郑成功,警告似地说:“不要庸人自扰。”(华而实《汉衣冠》三)
14、明察秋毫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5、摩肩接踵解释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例句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16、秋毫之末解释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例句(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17、铁杵磨成针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凡事事缓则圆,又道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8、无立锥之地解释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例句无
19、各显神通解释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20、老大徒伤解释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2回:“你请到他,这一定是高明的了,真是后生可畏!……我们是老大徒伤的了。”
21、老大徒伤悲解释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2、卧榻之侧解释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
出处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例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闯王决定暂不攻打。”
23、州官放火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出处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24、烈女不更二夫解释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亲,依旧要将莺莺与郑恒,焉有此理?道不得个‘烈女不更二夫’。”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25、一言以蔽解释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例句宋·洪迈《容斋续笔》第12卷:“诗著靡他之誓,百代可知;礼垂不嫁之文,一言以蔽。”
26、学然后知不足解释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7、不见舆薪解释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关于奥林匹克的词语:知之为知之、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