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郓城诗句-关于郓城的诗

内容导航:

一、郓的意思 二、郓城的词语郓城的词语是什么 三、庆东原·西皋亭适兴赏析 四、薛昂夫《双调庆东原_西皋亭适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郓的意思

郓的意思是古代地名,现在的山东省西南部或是姓氏。

郓姓氏的来源故事如下:春秋时,风姓的一个裔孙在鲁国官至大夫,甚得鲁国君主赏识,被封于郓(公元前616年季孙行父在沂水县北筑郓城,公元前588年鲁成公在沂水县东筑郓城),其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郓”为姓。

古时郓城又称运城,故郓姓一支因离开故土,为分别支庶,将郓字去邑旁加走之而成运字,遂成运氏。

郓姓和运姓望族均居东鲁(今山东省曲埠、泗水一带)。

现代安徽、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均有郓(运)姓居民。

据《姓考》载,恽氏也本姓郓,其是由郓姓的一支后改为恽姓的,便形成了郓姓的又一分支。

郓基本内容:郓,河内沁水乡。

从邑,军声。

——《说文》春秋鲁有二郓邑: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

公元前616年,季孙行父所筑。

鱼莒屡次争夺,称“东郓”。

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

公元前588年鲁成公所筑,称“西郓”。

拼音:yùn。

繁体字:郓。

部首:阝。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繁体部首:邑。

总笔画:13。

五笔:PLBH。

仓颉:BQNL。

四角号码:。

二、郓城的词语郓城的词语是什么


郓城的词语有:金城石室,自毁长城,日坐愁城。

郓城的词语有:众心如城,一貌倾城,龙楼凤城。

2:拼音是、yùnchéng。

3:注音是、ㄩㄣ_ㄔㄥ_。

4:结构是、郓(左右结构)城(左右结构)。

郓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郓城Yùnchéng。

(1)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北临黄河,邻接河南省。

关于郓城的诗词《征途过郓城》《寄郓城萧处士》关于郓城的诗句密郓城恃陋郓城襟要此临戎关于郓城的成语黑云压城城欲摧龙楼凤城军临城下金池汤城空城计价等连城众心如城日坐愁城干城之将关于郓城的造句
1、好汉不吃眼前亏,收拾包裹,我们连夜赶路回郓城县。


2、娘,西门大官人是来郓城县办事的,我嫌客栈里的服侍不周到,因此才将西门大官人请回了咱家,这每天的三茶六饭,娘你可要留心了!
3、在他的剧本《黑旋风双献功》里边,高文秀第一次提出宋江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小吏,也是他第一次提出来,宋江据有的山寨叫“寨名水浒,泊号梁山”。


4、迂夫子,好一个迂夫子!也罢,念你一片忠心,请夫子帮意如往郓城请回国君。


5、中书省已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都到郓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郓城的详细信息。

三、庆东原·西皋亭适兴赏析

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

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

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

此曲起首二句,将古代两则有关重阳节的著名典故巧妙地做了对比,以工整的对仗和紧密相连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

其一见载于惠洪《冷斋夜话》:北宋潘大临善作诗,然家甚贫。

其友临川人谢逸曾写信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

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

忽催租人来,遂败意。

只此一句奉寄。

”这就是著名的“一句诗”的故事。

其二出自萧统《陶渊明传》:“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作者未必生活中真有如潘大临那样“催租人至”的扫兴遭遇,这里的“兴为催租败”,只不过是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俗务的典型性反映。

本言“适兴”而先言兴“败”,目的是突出“欢因送酒来”。

后一句因为有了前一句的铺垫,更加淋漓尽致地反衬出作者好酒酣酒快意欣喜的情态。

这就是创作中的欲扬先抑手法。

所以第三句顺势点出“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尽管不如意事如催租般拂人情兴,但只要有酒大醉,借助其神奇的功力,结果“诗兴依然在”。

这便将作者桀骜放旷的豪情和盘托出。

如果说首二句败兴和尽兴的对比突出了人世间雅与俗的尖锐对立,那么中间“黄花又开”和“朱颜未衰”二句则在红黄对比之中,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

菊花之盛开上承陶渊明九月九“满手把菊”之典。

红颜未衰,则是作者表明自己是个充满生活热情的人,而不是个万念俱灰、毫无易趣的行尸走肉。

如此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如何好的人生阶段,“正好忘怀”。

作者的酒兴、诗兴,都是摒除人世干扰,“忘怀”的结果。

忘怀的根据,一是“黄花又开”,二是“朱颜未衰”。

前者代表了“西皋亭适兴”的佳令和美景,后者则是作者壮志未消,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的发露。

小令至此,“适兴”的题目已经缴足,妙在结尾又添上了两句奇纵的豪语:“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

”这里又是用典。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这则典故颇为疏狂放逸的文人所称道,如苏轼就有“欲向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的诗句。

作者将钱昆有螃蟹、无监州的条件略作改动,“管甚有监州”,说明就是有监州在旁也没有什么了不得,显示了蔑视官场桎梏的气概。

而“螃蟹”也是重阳节令之物,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数中“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就是一证。

《世说新语》载东晋的狂士毕卓,曾有“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的豪言。

此曲中的“不可无螃蟹”,正是“欢因送酒来”的重申和补充。

末尾的这两句,同毕卓的豪言快语在精神气质上是毫无二致的。

曲子表现出作者颇为疏狂放逸的文人性格和蔑视官场桎梏的气概。

全曲活用典故,一气呵成,毫无滞涩生硬之感。

其横放豪纵,深得散曲曲体的意理。

参考资料:
1、 滕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108-109。

四、薛昂夫《双调庆东原_西皋亭适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调庆东原_西皋亭适兴原文: 西皋亭适兴 晓雨登高骤,西风落帽羞,蟹肥时管甚黄花瘦。

红裙谩讴,青樽有酒,白发无愁。

晚节傲清霜,老圃香初透。

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杯。

秋霁黄花喷,霜明红叶新,锦橙香紫蟹添风韵。

斜依翠屏,重铺绣茵,闲坐红裙。

老遇太平时,行到风流运。

青镜看勋业,黄金买笑谈,锦衣荣休笑明珠暗。

调羹鼎咸,攒齑瓮甘,世味都谙。

少室价空高,老圃秋容澹。

韩信 已挂了齐王印,不撑开范蠡船,子房公身退何曾缠?不思保全,不防未然,铲地据位专权。

岂不闻自古太平时,不许将军见! 自笑 邵圃无荒地,严陵有顺流,向终南捷径争驰骤。

老来自羞,学人种柳,笑杀沙鸥。

从此便休官,已落渊明后。

诗词作品: 双调庆东原_西皋亭适兴 诗词作者: 元代 薛昂夫 诗词归类: 咏史、感叹、人生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