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变得优秀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变得优秀的成语:不分上下、费尽心思、封胡遏末、工力悉敌、亨嘉之会、后起之秀、后来之秀、黄钟瓦釜、济济一堂、良工心苦、品学兼优

1、封胡遏末

解释比喻优秀子弟。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2、工力悉敌

解释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官昭容》:“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例句这两幅山水画工力悉敌,很难分出高下。

3、亨嘉之会

解释亨嘉: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

出处《周易·乾》:“亨者,嘉之会。”

例句徒以早遘亨嘉之会,骤蒙奖拔之私。(宋·欧阳修《谢参知政事表》)

4、后来之秀

解释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5、后起之秀

解释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出处《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例句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后起之秀。

6、黄钟瓦釜

解释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例句茅盾《西江月·为新刊作》:“形象思维谁好,典型塑造孰优。黄钟瓦釜待搜求,不宜强分先后。”

7、济济一堂

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例句摄影中济济一堂的满是儿童。(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8、良工心苦

解释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出处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例句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唯曰良工心苦,然作者深心,于兹埋没。”

9、品学兼优

解释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例句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0、不分上下

解释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例句钱钟书《围城》:“主人说,圆桌子座位不分上下,可是乱不得,又劝大家多吃菜,因为没有几个菜。”

11、费尽心思

解释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例句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功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