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环境污染的成语:不毛之地、枯枝败叶、穷乡僻壤、穷山恶水、声嘶力竭、天昏地暗、乌烟瘴气、污泥浊水、硝烟弥漫、震耳欲聋、得不偿失
1、不毛之地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例句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2、得不偿失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例句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得不偿失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3、枯枝败叶解释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例句阿来《尘埃落定》第12章:“裹挟着尘埃和枯枝败叶在晴空下舞蹈。”
4、声嘶力竭解释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例句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闻一多《贾岛》)
5、乌烟瘴气解释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例句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6、震耳欲聋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例句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沙汀《呼嚎》)
7、穷山恶水解释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出处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例句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孙犁《山地回忆》)
8、穷乡僻壤解释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例句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9、天昏地暗解释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出处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例句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10、污泥浊水解释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例句他决心痛改前非,用劳动的汗水洗刷身上的污泥浊水。
11、硝烟弥漫解释弥漫:充满。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
例句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弯腰穿过硝烟弥漫的街道,身边不时响起爆炸声溅落一团团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