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一个人睡颜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一个人睡颜的成语:放眼世界、昏昏沉沉、昏昏欲睡、宽以待人、眠霜卧雪、睡眼惺忪、网开一面、网开三面、卧雪眠霜、卧榻鼾睡、息事宁人、下车泣罪、行眠立盹、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知情达理、中庸之道、下不为例

1、放眼世界

解释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元·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例句无

2、昏昏欲睡

解释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例句连着三天的加夜班工作,白天又要护理病人,小陈虽身强力壮,竟也飘飘然,昏昏欲睡,极度疲倦。

3、昏昏沉沉

解释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例句我努力睁大眼睛,我昏昏沉沉地捱着时刻。巴金《第四病室》

4、宽以待人

解释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例句他向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5、睡眼惺忪

解释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例句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6、网开三面

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例句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并停止各路进攻,以示网开三面之意。”

7、网开一面

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例句插翅难飞,体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谕令尔等速速投降,免遭杀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8、卧榻鼾睡

解释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比喻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

出处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9、卧雪眠霜

解释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例句无

10、息事宁人

解释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例句我承认我是抱着“息事宁人”的苦衷来接受它的。(闻一多《四杰》)

11、下不为例

解释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出处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例句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12、下车泣罪

解释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请公入瓮,周兴自作其孽;下车泣罪,夏禹深痛其民。”

13、行眠立盹

解释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

例句无

14、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句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15、以直报怨

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句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16、知情达理

解释通人情,懂道理。

出处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例句他是个知情达理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

17、眠霜卧雪

解释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也曾苦征恶战,眠霜卧雪,多有功勋。”

例句无

18、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例句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