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的感觉成语:百感交集、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废寝忘食、浮光掠影、感同身受、精益求精、稇载而归、满载而归、浅尝辄止、胜读十年书、受益匪浅、硕果累累、通书达礼、韦编三绝、稳吃三注、下笔如有神、悬梁刺股、仰取俯拾、一举一动、一树百获、以蚓投鱼、字斟句酌、孜孜不倦、左右采获、意识形态、学富五车、一目十行、获益匪浅
1、百感交集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例句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2、博览群书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例句(1)许多学者都能博览群书,广采众家之长。(2)我国许多大教授都是博览群书,智慧过人。
3、读书破万卷解释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例句无
4、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例句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5、浮光掠影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例句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6、感同身受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例句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
7、精益求精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例句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8、浅尝辄止解释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例句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9、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例句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0、稳吃三注解释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吃三注’呢?”
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我们怎么倒‘稳吃三注’呢?”
11、学富五车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例句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12、悬梁刺股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例句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13、仰取俯拾解释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例句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取俯拾仍贪饕。”
14、一举一动解释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例句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15、一目十行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例句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16、一树百获解释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17、以蚓投鱼解释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出处《隋书·薛道衡传》:“陈使缚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18、字斟句酌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例句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19、左右采获解释左手右手都有收获。比喻研究学问,多采材料。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例句东汉·班固《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20、满载而归解释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例句将卫国府库,及民间存留金粟之类,劫掠一空,堕其城郭,满载而归。(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21、通书达礼解释指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例句无
22、胜读十年书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例句无
23、孜孜不倦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例句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24、获益匪浅解释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例句通过这件事我获益匪浅。
25、硕果累累解释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注:硕:(果实)大,丰盛。累累(léi léi阳平):形容果实茂盛的样子(结成一串串)。比喻巨大的成绩。
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
26、稇载而归解释稇载:满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
27、下笔如有神解释指写文章下笔时如有神力相助。形容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好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例句茅盾《风景谈》:“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
28、受益匪浅解释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形容读书的感觉词语:意识形态
词语解释
1、意识形态:也称“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