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军宁:什么是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反对激进,反对彻底的颠覆,重视已经建立的体制,重视传统,不相信伟人、英雄二、质疑刘军宁当代中国真的需要保守主义吗
一、什么是成见(1)伽达默尔所谓的成见,指在理解过程中,人无法根据某种纯粹客观的立场,超越历史时空去理解文本和历史事件。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无论是认知主体还是作为对象的作品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中。人总是有限的、历史的、总是从历史中某个相对的地点和时间去解释文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都有自己无法意识到的成见──许多指导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如何行事的预想和观念。如果我们承认我们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那就意味着我们总是带着没有反思过的观念去理解。既然没有成见理解就不能发生,那么就应当承认它们本质的价值,一个不承认他为成见所支配的人,将看不到成见的光芒所显示的东西。
(2)成见,亦译“偏见”。德国伽达默尔用语。哲学解释学所创用的一个范畴。指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下“传统”所存留的见识,它的涵义直接脱胎于海德格尔的“前结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对文本的解释是以解释者的“前结构”为基础的,即解释者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某种“先入之见”或“先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二、必要的成见
即使在最开明时代的人,既不会褒奖成见,却又不能免于成见。保守主义却响亮地为成见辩护。保守主义发现,宗教、传统和成见都是社会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凝聚力量。成见是认识、理解和感觉世界的一种精致的方式,是一种先于理智的智慧。成见,如柏克所言,“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现成地加以应用的东西;它预先使人的精神和心灵坚定地踏上智慧和美德的之路,并且使人类在决策时不至于因迟疑、迷惑和不果断而变得犹豫不决。”正是传统、习俗乃至成见才能成为个人行动的产物,因为它们代表了存在于传统之中的智慧的累积。这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成见对人类行为的指导作用要比只被少数知识精英和文人政客所独占的抽象的理论和纯粹的理性牢靠得多。对成见的尊重,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民主”的尊重,就是对少数人独占“真理和智慧”的否定。
承认成见的价值与法兰西启蒙思想家们和法国大革命的作者们所倡导的“科学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根本对立。后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注重纯粹、抽象、演绎的理性,推崇几何学中那种严密的推理,强调个人摆脱传统与成见来独立发现真理的能力,以去除一切成见为“己任”,立“免于成见”为理想社会和理想公民的主要标志。然而,几何式的推理,虽然在数学和其他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但在人类事务中的用途极其有限。实际的知识是通过历史的实践和具体的经验来获得的,是自发秩序的知识基础;抽象的知识是通过智力的活动,通过抽象和演绎得出的,是设计的秩序和政治乌托邦的知识论基础,在每个政治乌托邦设计之后,都有一套精心构想的“历史发展的逻辑”。
成见,与其说是一种有偏差的见解,不如说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常识,所谓传统即是聪明的成见。成见不可克服,不可杜绝。这种偏差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过的偏差,是人类价值和价值观的源泉。与法兰西启蒙思想的看法相左,成见并不与理性作对,而是与之结盟。成见提供了使理性充满光彩的、自发的、自然的情感。没有成见的、赤裸裸的理性总是轻浮的。
作为一种现代政体,自由民主是为有成见的人设计的,直接民主则是为不允许有成见的人设计的。
柏克指出:明智的成见胜过未经检验的空想。承认成见意味着承认每个人的知识所具有的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的局限。所以,任何想彻底否定能促进的念头是对成见的最大成见。成见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可靠的依托。这样人们一旦遇到紧急的情形或全新的事物,就不会不知所措,若仅靠理性,在紧急情况下就会犹豫不决。用成见来应付现实。比靠抽象的设计应付现实要保险得多。
三、保守主义对成见的看法
1、保守主义认为几何学的推理方式在人类事务中的应用极为有限,人们需要的是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既来自纯粹逻辑,也来自情感、情绪和经验。这就是柏克所提倡的成见。
2、保守主义发现,宗教、传统和成见都是社会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凝聚力量。成见是认识、理解和感觉世界的一种精致的方式,是一种先于理智的智慧。成见,如柏克所言,“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现成地加以应用的东西;它预先使人的精神和心灵坚定地踏上智慧和美德的之路,并且使人类在决策时不至于因迟疑、迷惑和不果断而变得犹豫不决。”正是传统、习俗乃至成见才能成为个人行动的产物,因为它们代表了存在于传统之中的智慧的累积。这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成见对人类行为的指导作用要比只被少数知识精英和文人政客所独占的抽象的理论和纯粹的理性牢靠得多。
3、与法兰西启蒙思想的看法相左,成见并不与理性作对,而是与之结盟。成见提供了使理性充满光彩的、自发的、自然的情感。没有成见的、赤裸裸的理性总是轻浮的。
4、柏克指出:明智的成见(传统)胜过未经检验的空想。承认成见意味着承认每个人的知识所具有的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的局限。所以,任何想彻底否定能促进的念头是对成见的最大成见。成见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可靠的依托。这样人们一旦遇到紧急的情形或全新的事物,就不会不知所措,若仅靠理性,在紧急情况下就会犹豫不决。用成见来应付现实。比靠抽象的设计应付现实要保险得多。
四、保守主义对理性的看法
1、如果仅仅强调个人的理性,大量的人就难以永久地团结在任何共同的信仰之下,并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难以做成。尼斯比特引用了切斯特顿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仅仅有理性的士兵将不会去打仗,而理性的情人也不会去结婚。
2、 理性主义如果经过个人主义方法的放大,就会倾向于夸大个人理性的能力,结果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强制。
3、 理性主义者总是坐在他们的椅子上心平气和地思考所有社会和所有政府的问题,试图在理论科学的抽象原则之上建立政治制度,而不是让制度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自发生成。
4、 擅长空想,而不付诸实践。理性主义者常是一些空想家和改革家,他们都擅长于原则和理想,但都非常缺乏权宜意识、实用性和如何去做的实际知识。他们对规则、原则和抽象观念的习惯性热爱,产生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那就是喜好研究大量的“人”,而不是我们实际发现的具体的个人,如父母、教友、工人、消费者和投票者等等。在尼斯比特看来,理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亲知,看重间接知识的抽象性和一般性,而个人的亲知与个人的经验、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当事者的个性相联系,实际上更为重要。
5、 理性主义有导致暴政的可能性。尼斯比特指出,在整个历史上,凡是理性主义精神繁荣的地方,都会存在这样一种梦想,即梦想一个伟大的神明或一小撮神明,去直接而全面地统治那些被视为同质大众的人民,并彻底摆脱那些建立在习惯、惯例、习俗、传统之上的政府。
柏克最早认识到政治理性主义者的精神自然地倾向于一种"内部帝国主义(internal imperialism)",它被巴比特(I. Babbitt)称为"民主帝国主义"。这是因为,"如果把直接统治人民的能力归诸于个人的理性,就会很容易诱使人们把理性的统治从纯粹的政治和法律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道德和精神领域。
五、评价
1、保守主义的成见太过美好,不现实。
2、成见与理性结盟,这个可以有
3、理想主义的空想有一定道理
三、刘军宁的人物简介
刘军宁,男,1961年生于安徽,1993年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123,中国年轻一代政治学者的领军人物,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有独到的见解,是当代中国较早研究自由主义的独立学者、践行自由主义理念自由主义者。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2002年因被举报在北大演讲中宣扬自由主义,被该所开除4。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为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2155。作为年轻一代政治学者的领军人物,刘军宁策划了《公共论丛》《民主译丛》《公共译丛》《政治思潮丛书》,著有《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权力现象》《保守主义》《民主教程》等著作。65 1
四、求大神解答关于保守主义的问题
刘军宁认为 ,自由不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保守主义就是“保守自由传统”的主义 ,只有保守自由与自由传统的主义,才称得上是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是人类关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最高智慧 ,只有保守自由与自由的传统,才称得上是保守主义 。中国传统里是有自由因素的,但儒家不足以也没有能力垄断中国的自由传统。
保守主义的基本信条和原则 :超越性的道德秩序、社会连续性的原则、传统的原则、审慎的原则、多样性的原则、不完善的原则、人性不变的原则、有限政府的原则、自由优先于平等的原则、财产权的原则、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原则等。
在中国做一个保守主义者有两条是关键的:一条是创发自由,一条是保守自由 。
保守主义对人类的能力,尤其是对统治者与政府的能力保持极高的戒心。
保守主义认为,规则必须反映人类漫长的积累,必须有利于自由的扩展。
保守不仅仅是一个态度上的保守,保守主义是有特定含义的一套观念系统与政治哲学。
除了保守自由、发展自由,保守主义认为,人类获得自由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人类不可能靠否定传统来换得自由。保守主义强调对传统的重新挖掘与阐释,它保守的是传统思想中与自由相关的部分。
保守主义相信有一个外在的超验秩序,这个秩序不是人发明的。
保守主义坚持社会连续性的原则。他们相信秩序、正义和自由是漫长而痛苦的社会经验的产物,是多少世纪以来不断尝试、反思和实践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灵魂的共同体,因此,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像修理机器那样试图对社会作任意的拼装,而是要尊重历史经验,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像打碎机器一样打碎社会的变革在保守主义者看来不仅不是救世的“妙方”,而更是夺命的“灵丹”。
保守主义与中国的现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中国的变革在根本上是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的变革,这就需要中国明确一个思想根基。
保守主义将成为中国走向自由与繁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成熟的保守主义的存在是健全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标志。在中国做一个保守主义者有两条是关键的:一条是创发自由,一条是保守自由。真正的保守主义不仅是保守自由的力量,而且是创发自由的力量;不仅致力于维护自由的传统,而且致力于发掘自由的传统。这也是保守主义对于当今中国的使命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