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后面一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果一棵树高过了森林,那么大风来了必定先吹倒它
如果一堆土超出了河岸,那么水流来了必定先冲走它
如果一个人的行止超越了众人,那么必定会受人非议
讲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发展个性,或者隐藏个性
在现代受到较多批评,认为禁锢思想,压抑个性
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有点类似于“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就是你表现的出色,让别人嫉妒
《运命论》全文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ビ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辱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りり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雠于桓,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途,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凡希世苟合之士,遽、戚施之人,俯仰尊贵之颜,逶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王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算也。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
若夫立德必须贵乎?而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纟介而守敖庚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披衽而登锺山蓝田之上,则夜光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长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什么意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原因: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难受的感觉,并随之出现一些消极行为。
比如,别人中奖了,买股票速富了,自己没有得到这种“意外之财”,忍不住大发牢骚,甚至对别人肆意造谣、恶意诽谤。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哲学上表现为新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优秀的超越一般的行为的都是要经历磨难的,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扩展资料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心理机制:心理学家认为,忌妒情感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孕育,其根源在于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在面对“人好我差,人有我无”这样的现象时,心里便不是滋味,潜意识中希望占有属于别人的东西。当无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时,便去破坏别人的东西,力图把别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样的起跑线上。
忌妒别人的人常有挫折感和忿忿不平的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互相感染,所以,他们很容易抱团去对付那些优秀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原因。
由忌妒而产生掣肘、造谣中伤、孤立他人等种种行为,都属于消极行为,对人有害,于己无益。忌妒别人的人往往把精力用于对抗而不是发展,最终自己也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害人害己。
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自什么?全文是什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总是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期内使人家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崭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个国王出游,一行人过了江,迎面便是一座树木繁茂、景色迷人的大山,山上住着很多小猴子。
国王与随行人员刚一踏上山来,山上的小猴子们纷纷四处躲藏起来。然而,有只小猴子不但不逃走,而且跟着国王一行,从这棵树上蹦到那棵树上,招引国王的注意。
国王没想到会有小猴子跟着他们,只管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来了兴致,决定在此打猎助兴。国王拿出弓箭来,拉满弓,便射了出去,想不到小猴子竟跳了起来,朝着国王射出的弓箭冲了过去,脚刚好站在一棵树上,手里已经接住了那支箭。
国王又拿出一支箭,搭到弓上,这一次国王选了一个离猴子远的目标,那是一棵树上站着的一只红嘴巴的鸟。
国王的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猴子的反应相当灵敏,几乎是与箭同时腾空而起,向国王射的方向迅速飞跃过去,不偏不倚,一下子又把箭抓到了手里。
小猴子手里举着国王的那支箭,摇着脑袋,一脸的得意相,仿佛在说:“怎么样?你的箭再快再准,也不如我的眼睛准,也不如我的腿快吧。”
国王看着树上的小猴子,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喝斥它,而是召集他的一些随从们,让大家都准备好弓箭。
国王一声令下,随从们万箭齐射,小猴子哪能抓得过来,连躲避都来不及,终被乱箭射死了。
国王看了看被射死的小猴子,语重心长地说:“这只猴子本来很有灵性,灵巧、敏捷,多修练几年必成大气,只是太爱炫耀自己了。没有多少本事就总想炫耀自己,其结局一定是可悲的!”
聪明做人,再好不过了,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他都会故意装傻,以避免树大招风、麻烦事缠身,这样做人是不会吃亏的。
商代末期,商纣王终日“酒池肉林”、“声色犬马”,忠臣直言者一律处死。有一次宴饮数日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于是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听说此事,心想:“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日月,国家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开阔,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让砍了。他的家人问题:“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装傻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大智慧。装傻不等于真的傻。他们较真实的一面就是精明内敛,大智若愚。既可以使自己免受伤害,又可以在有条件时,一举成功,让敌人防不胜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一个人活在世上该装傻时就装傻,这样才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