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河水傍晚的成语:波光粼粼、波涛汹涌、风平浪静、九曲回肠、水涨船高、水漫金山、水落石出、汹涌澎湃、一望无际、一泻千里、细水长流、涓涓细流
1、波光粼粼解释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例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2、波涛汹涌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例句钱钟书《围城》:“仰天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一转侧身体里就有波涛汹涌的声音。”
3、风平浪静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例句有孩儿在这里,不要怕他,包管风平浪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4、水落石出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例句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水落石出。(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5、水涨船高解释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例句几回事情一来,他晓得人家有仰仗他的地方,顿时水涨船高,架子亦就慢慢的大了起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6、细水长流解释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例句告诉老王说,要多吃野菜树皮,少吃米面,细水长流呀!(梁斌《红旗谱》四十六)
7、汹涌澎湃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例句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
8、一望无际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例句蒙古族骑士们像雄鹰一样,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9、一泻千里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例句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王世贞《文评》)
10、九曲回肠解释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11、水漫金山解释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例句无
描写河水傍晚的词语:涓涓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