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疑问的成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多闻阙疑 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满腹疑团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归至怡红院中。”
疑团满腹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归至怡红院中。”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出处:高阳《草莽英雄》第十章:“所不可解的是,赵文华所能动用的队伍虽然不多,但倭寇海盗,经此行击,战力大损,惧他何来?何以不捡个现成的便宜?疑团莫释,而两彭已连袂到达。”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指破迷团 指点解说,破除疑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这个托字不妥,今听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团,后人受益不浅。’”
质疑辨惑 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出处: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张彦清]初从朱子游,得其大旨,后与李公吕质疑辨惑,造谐益深。”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出处:《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二、形容确凿的成语
拼音 yán zhī záo záo近义 千真万确 无庸置疑 铁证如山
反义 捕风捉影 空中楼阁 水中捞月
来自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释义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例句 许多事情今天看来确实显得离奇;但他们~;不由人不相信。
三、言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不置可否
拼音:bù zhì kě fǒu
解释: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造句:做领导的要敢于坚持原则,处理问题决不能不置可否。
2、不置褒贬
拼音:bù zhì bāo biǎn
解释: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造句:总督大人不置褒贬的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他当海盗时的光辉事迹,一边在酒馆里来回走动。
3、模棱两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造句:凡是模棱两可的问题都要向同学或老师问清楚。
四、言之凿凿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不是附上
言之凿凿 古读( yán zhī zuò zuò ),现汉语词典已修订为(yán zhī záo záo) 《辞海》中为 yán zhī zuò zuò 不过因为太多人念错,所以现在也能读为yán zhī záo záo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 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事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用法] 形容说话有根有据。一般作分句、谓语。
近义词 千真万确、无庸置疑、铁证如山 反义词 捕风捉影、空中楼阁、水中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