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让人反省觉悟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让人反省觉悟的成语:闭合自责、闭合思过、闭门思过、闭门思愆、闭阁思过、闭阁自责、反听内视、反求诸己、抚心自问、抚躬自问、扪心自问、内视反听、内省不疚、清夜扪心、日省月修、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一日三省

1、闭门思过

解释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例句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2、闭阁思过

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例句无

3、闭阁自责

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出处《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例句民有争诉者,辄闭阁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后汉书·吴祐传》

4、闭合思过

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例句无

5、闭合自责

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出处《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例句无

6、抚躬自问

解释反过来问一问自己。

出处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例句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9回:“段总理试抚躬自问,其胡为启南方之龌龊耶?”

7、抚心自问

解释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鲁迅《华盖集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例句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鲁迅《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8、反听内视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例句无

9、内视反听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例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矜能,则义士厉节。”

10、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例句谢觉哉《“此心光光地”》:“不仅‘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而且有无穷的兴味。”

11、清夜扪心

解释清:清静;扪:按摸。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出处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明·茅维《闹门神》:“倘清夜扪心,原无芥蒂。”

例句在今天,谁要是在团结两个字上不生长些诚意,他即使不被人唾骂,也当清夜扪心,有点儿羞愧。(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12、日省月修

解释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出处清·严有禧《漱华随笔·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例句无

13、三思而行

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例句终身大事也应该三思而行。(欧阳山《三家巷》三0)

14、三省吾身

解释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例句三省吾身,谓予无愆。(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

15、一日三省

解释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例句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0卷:“曾子一日三省,则随事用力。”

16、闭门思愆

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閤思过”。

出处《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例句无

17、扪心自问

解释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例句你扪心自问,你父亲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这么对待他。

18、反求诸己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例句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