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风飘飘诗句-风潇潇雨飘飘诗句

内容导航:

一、风飘飘兮鸟为食亡出自哪里 二、风飘飘兮鸟为食亡出自哪里 三、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以吹衣。什么意思 四、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是什么意思?

一、风飘飘兮鸟为食亡出自哪里

风飘飘兮鸟为食亡出自古训《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二、风飘飘兮鸟为食亡出自哪里


  风飘飘兮鸟为食亡出自古训《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三、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以吹衣。什么意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这两句诗,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和风吹得衣裳飘,而心情的愉快也尽在其中了。

舟遥遥以轻飏: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

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

以,而。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更是表现了归途的轻松愉悦心情。

诗人以饱蘸诗情之笔,写出令人心情愉悦、流连忘返的景色,展现了一个与恶浊的处境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归去来兮辞。

四、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

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选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扩展资料: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

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

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

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参考资料:——归去来兮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