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去海边的玩的成语: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波涛汹涌、波涛滚滚、风平浪静、海水不可斗量、海阔天空、浩浩荡荡、惊涛骇浪、狂涛巨浪、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深不可测、汹涌澎湃、一望无际、一碧万顷、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1、波光粼粼解释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例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2、波涛汹涌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例句钱钟书《围城》:“仰天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一转侧身体里就有波涛汹涌的声音。”
3、风平浪静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例句有孩儿在这里,不要怕他,包管风平浪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4、海阔天空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例句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朱自清《飞》)
5、浩浩荡荡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例句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6、海水不可斗量解释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例句凡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
7、惊涛骇浪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例句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8、排山倒海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例句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9、深不可测解释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出处明·袁宏道《吼山》:“山下石骨为匠者搜去,积水为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测。”
例句隆武帝深不可测地微笑。(华而实《汉衣冠》一)
10、无边无际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例句山路通过涧上一座毛竹小桥,重又隐没到无边无际的大竹林里了。《霹雳》
11、汹涌澎湃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例句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
12、一望无际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例句蒙古族骑士们像雄鹰一样,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13、一碧万顷解释形容青绿无际。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例句时候已经将近中秋,晴空是一碧万顷。成仿吾《牧夫》
14、狂涛巨浪解释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同“狂涛骇浪”。
出处巴金《废园外·长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
例句无
15、波澜壮阔解释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例句太平天国革命极其波澜壮阔,错综复杂。
16、气势磅礴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例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秦牧《古战场春晓》)
17、波涛滚滚解释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
出处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
例句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那波涛滚滚的湖水,好像让魔鬼喝光了。”
18、碧波荡漾解释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例句吴茂盛《驻京办》序篇:“乾隆向东一望,湖面碧波荡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