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考场老师的成语:笔翰如流、满怀信心、拿定主意、翘首以待、如释重负、深思熟虑、泰然自若、忐忑不安、犹豫不决、左顾右盼、下笔成章、胸有成竹
1、深思熟虑解释反复深入地考虑。
出处《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
例句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是,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宋·苏轼《策别第九》)
2、下笔成章解释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例句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3、胸有成竹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句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4、犹豫不决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例句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5、笔翰如流解释指文笔快捷无滞。
出处《晋书·陶侃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例句无
6、泰然自若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例句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
7、忐忑不安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例句母亲谨慎地窥视着一切动静,心里忐忑不安,她怕有人出卖星海。(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
8、左顾右盼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例句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9、如释重负解释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例句姐姐如释重负似的松了一口气。(曲波《林海雪原》一)
10、翘首以待解释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
出处王朔《无人喝彩》:“李缅宁赶到公共汽车站,车已停稳,开了前后车门上下客。他挤在人堆里翘首以待。”
例句我们翘首以待她的好消息吧
11、满怀信心解释心中充满自信心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例句浩然《艳阳天》第40章:“这句话说得很有劲儿,表明他满怀信心。”
12、拿定主意解释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例句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她拿定主意去跟沙克蒂尔再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