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长舌妇的经典成语:多嘴多舌、鼓唇弄舌、鼓唇咋舌、唠唠叨叨、利口捷给、没完没了、七嘴八舌、惹事生非、人多口杂、人穷嘴碎、挑拨离间、望风捕影、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喋喋不休、说三道四
1、喋喋不休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例句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沙汀《呼嚎》)
2、鼓唇弄舌解释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贼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例句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1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复鼓唇弄舌,摇笔成文。”
3、唠唠叨叨解释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宋·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例句无
4、没完没了解释无穷尽。
出处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
例句他总是没完没了地缠着我。
5、七嘴八舌解释形容人多口杂。
出处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例句老师的话刚说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6、惹事生非解释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例句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惹事生非。(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7、人多口杂解释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
例句在人多口杂的地方,我就尽可能的少作些引人注目的行为。夏衍《谈自己》
8、说三道四解释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出处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例句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别人有了成绩,却整天说三道四。
9、望风捕影解释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出处《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不论怎幺不近情理,他都信以为真,并且望风捕影的把它们扩大,交给日本人。”
10、摇唇鼓舌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例句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11、挑拨离间解释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9回:“这个姓胡名福,最爱挑拨离间。”
例句挑拨离间的人,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12、搬弄是非解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例句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13、多嘴多舌解释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
例句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14、鼓唇咋舌解释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15、利口捷给解释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形容长舌妇的经典词语:人穷嘴碎
词语解释
1、人穷嘴碎:人越是穷苦越是说话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