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紧张恐惧的成语:不可终日、触目惊心、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打草惊蛇、担惊受怕、殚精竭虑、胆战心寒、胆裂魂飞、风声鹤唳、骨寒毛竖、骇人听闻、寒心酸鼻、寒毛卓竖、汗不敢出、惶恐不安、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魂飞魄散、噤若寒蝉、谨小慎微、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恐万状、惊愕失色、惊慌失措、惊慌失色、惊魂未定、局促不安、恐慌万…
1、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3、怛然失色: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4、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5、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6、担惊受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7、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8、胆裂魂飞: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9、胆战心寒: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10、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11、胆颤心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12、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3、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14、寒心酸鼻: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15、惶惶不可终日: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16、惶恐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17、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18、惶惶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19、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0、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21、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22、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23、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4、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5、惊恐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26、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27、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28、恐慌万状: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29、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30、栗栗危惧: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31、肉跳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32、竖起脊梁:比喻振作精神。
33、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4、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35、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36、畏首畏尾: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37、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38、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39、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40、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41、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42、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43、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44、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5、悬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46、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47、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8、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49、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50、战战栗栗: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51、自相惊扰: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52、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53、惊慌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54、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55、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56、晴天霹雳: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57、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58、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59、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60、不可终日: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描写紧张恐惧的词语:心神不安、敦煌变文、肝胆俱裂
词语解释
1、敦煌变文: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