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差距太大的成语:不啻天渊、截然不同、千差万别、十万八千里、天冠地屦、天壤之别、天差地远、天渊之别、望尘莫及、无可比拟、云泥之别、一落千丈、天差地别
1、不啻天渊解释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 宾白第四》:“吴有吴音,越有越语,相去不啻天渊。”
例句比那辛亥革命,直不啻天渊远隔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2、截然不同解释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例句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3、千差万别解释形容各类多,差别大。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例句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4、十万八千里解释形容相距极远。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例句丁玲《过年》:“说是从孙悟空那里学来的跟斗,一下可以翻过十万八千里。”
5、天差地远解释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台的少爷,有财有势,我的老人家虽说也是个监司职分,然而比起来,已天差地远了。”
例句鲁迅《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6、天壤之别解释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例句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别。
7、望尘莫及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汉书·赵咨传》:“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例句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五章)
8、无可比拟解释比拟:比较。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例句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9、一落千丈解释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例句所以喜奎一嫁,转瞬坤伶声势,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让男伶夺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
10、云泥之别解释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例句钱钟书《围城》:“她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11、天渊之别解释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例句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12、天冠地屦解释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例句宋 洪迈《容斋五笔 忠义出天资》:“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屦乎!”
思想差距太大的词语: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