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南方城市的成语:别有洞天、重峦叠嶂、春兰秋菊、春光明媚、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秋风过耳、秋高气爽、山光水色、山崩海啸、山清水秀、山长水远、山高水长、生机勃勃、一叶知秋、秋色宜人、丹枫迎秋、秋雨绵绵、秋风萧瑟、秋意深浓
1、春兰秋菊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例句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鲁迅《偶成》诗)
2、春光明媚解释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例句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3、春花秋月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例句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4、青山绿水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例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5、山光水色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例句一叶逡巡送客归,山光水色自相依。(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三折)
6、山长水远解释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出处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好处,水远山长步步愁。”
例句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61回:“倘若老太太有一个山长水远,怎得办事?”
7、山高水长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例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8、山清水秀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例句我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9、生机勃勃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例句我国的第三产业生机勃勃,发展非常迅速
10、山崩海啸解释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出处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例句无
11、一叶知秋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看到梨枣,人们便有‘一叶知秋’之感。”
12、别有洞天解释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例句各处尽是画栋雕梁,珠帘绮户,那派艳丽光景,竟是别有洞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
13、秋风过耳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句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14、秋高气爽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句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
15、重峦叠嶂解释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处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例句朱自清《瑞士》:“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
16、秋风萧瑟解释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②冷落;凄凉;悲凉的气氛;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出处本词语出曹操《观沧海》
描写南方城市的词语:秋色宜人、丹枫迎秋、秋雨绵绵、秋意深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