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谁为我着想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谁为我着想的成语:出生入死、奋不顾身、奋勇直前、关怀备至、舍身成仁、体贴入微、万死不辞、无微不至、嘘寒问暖、义不得辞、主忧臣辱、舍己为人、舍死忘生、志士仁人、舍生忘死

1、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例句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2、奋不顾身

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例句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3、舍生忘死

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例句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4、舍死忘生

解释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例句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5、舍己为人

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例句(1)共产党员要有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2)我们应当学习刘英俊同志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6、体贴入微

解释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例句(1)护士小王对病人热情诚恳,体贴入微,病房里没有人不称赞她。(2)李老师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对学生体贴入微。

7、万死不辞

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例句(1)不管在改革的征途中有多大风浪,我也万死不辞。(2)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定万死不辞。

8、嘘寒问暖

解释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出处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例句社队干部对军烈属非常关心,经常到他们家里了解情况,嘘寒问暖。

9、志士仁人

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例句旧中国,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探索真理而流血牺牲。

10、主忧臣辱

解释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例句无

11、无微不至

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例句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曲波《林海雪原》一)

12、关怀备至

解释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13、奋勇直前

解释奋:振起。勇气十足地直往前冲。形容在艰巨的任务或困难前不畏缩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形容谁为我着想的词语:舍身成仁、义不得辞

词语解释

1、舍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