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男人口是心非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男人口是心非的成语:表里不一、讹言谎语、方头不律、口是心非、两面三刀、诗书发冢、诗礼发冢、外合里差、系风捕景、心口不一、言为心声、言不由衷、言行一致、言行不一、阳奉阴违、摇唇鼓舌、冤家债主、搬弄是非、表里如一、捕风捉影

1、捕风捉影

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例句对于捕风捉影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2、表里不一

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例句我们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

3、两面三刀

解释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例句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4、诗书发冢

解释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例句清·高珩《序》:“不止诗书发冢,《周官》资篡而已。”

5、外合里差

解释比喻口是心非。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外合里差。”

6、系风捕景

解释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迹。亦作“系风捕影”。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例句无

7、心口不一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例句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俞天白《危栏》

8、言为心声

解释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例句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9、言不由衷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例句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愿详录。(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10、言行不一

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例句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11、言行一致

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例句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12、阳奉阴违

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例句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

13、摇唇鼓舌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例句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14、表里如一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例句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15、搬弄是非

解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例句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16、方头不律

解释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

例句无

17、口是心非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例句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18、讹言谎语

解释讹言:谣言。造谣说谎话

出处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19、诗礼发冢

解释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男人口是心非的词语:冤家债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