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榜题名的成语:蟾宫折桂、凤毛麟角、功成名就、金榜题名、金榜挂名、精益求精、炉火纯青、名列前茅、名落孙山、泰山北斗、一举成名、百尺竿头、步步高升、登堂入室、登峰造极、独占鳌头、大展鸿图
1、步步高升解释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例句祝你今年步步高升。
2、登峰造极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例句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3、登堂入室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例句王小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远未登堂入室。
4、独占鳌头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例句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独占鳌头。
5、凤毛麟角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出处《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例句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凤毛麟角。(梁斌《红旗谱》二十)
6、功成名就解释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例句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7、金榜题名解释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例句旬月之间,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8、精益求精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例句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9、金榜挂名解释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
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
例句到那时,我是要恭贺你和小表嫂的金榜挂名,洞房花烛了。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10、百尺竿头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例句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11、蟾宫折桂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例句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12、炉火纯青解释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例句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3、名列前茅解释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例句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14、名落孙山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例句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15、泰山北斗解释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例句五兄梦中题孔子庙棂星门柱联有“泰山北斗,景星庆云”之语,敬意如此者,士之望、人之瑞,一代不过数人。(清·恽敬《答姚秋农书》)
16、一举成名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例句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关于金榜题名的词语:大展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