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气和心情的成语:大雨如注、风和日丽、风和日暖、日丽风清、日暖风和、日暮途远、日暖风恬、日落西山、日落千丈、日陵月替、天昏地暗、彤云密布、雨过天晴、云开日出、云消雾散
1、风和日丽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例句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二)
2、风和日暖解释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例句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
3、日暮途远解释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例句黄中黄《沈荩》第二章:“及至北事之起,张之洞坐拥练兵,渐露日暮途远,倒行逆施之概。”
4、日丽风清解释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外面日丽风清,蓝天如洗,是一个典型的明净的秋日。”
例句无
5、日陵月替解释指逐渐衰落、弛退。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例句无
6、日暖风和解释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例句玉勒雕鞍争驰,佳时日暖风和。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夜行船》
7、日暖风恬解释见“日暖风和”。
出处唐·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访》诗:“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辟萝垂。”
例句无
8、彤云密布解释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例句彤云密布,冷雾缤纷。(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
9、云消雾散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例句经过彻夜长谈,我俩之间的误会全部云消雾散了。
10、雨过天晴解释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出处明·谢肇涮《文海披沙记》:“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例句雨过天晴的早晨,空气清新极了。
11、日落千丈解释形容景况急剧下降。同“一落千丈”。
出处郭沫若《塔·喀尔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例句无
12、日落西山解释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例句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3、天昏地暗解释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出处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例句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14、大雨如注解释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例句1. 天空布满了阴霾,外面大雨如注。
2. 不意大雨如注,无法启程。
3. 你应该拿把伞--外面真的大雨如注。
4. 其后的三天里,天气变化无常,时而多雾小雨,时而大雨如注。
5. 每天中午与傍晚,餐厅中都会电闪雷鸣
解释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云开日出,水绿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