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公无私的成语:不私其利、大义灭亲、大公至正、点滴归公、废私立公、公而忘私、兼爱无私、克己奉公、灭私奉公、舍己为公、天公地道、铁面无私、一心为公、忧公忘私、至公无私、专心向公、刚正不阿、先人后己
1、大义灭亲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例句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2、废私立公解释指去私为公。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
例句贞谦之功,废私立公。《鹖冠子·道端》
3、刚正不阿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例句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4、兼爱无私解释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例句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
5、克己奉公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例句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6、舍己为公解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例句我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
7、天公地道解释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例句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8、先人后己解释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例句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9、忧公忘私解释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例句无
10、铁面无私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例句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11、公而忘私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例句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12、一心为公解释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例句我一心为公,却换得如此结局
13、至公无私解释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1回:“情深好义者,明心见性,至公无私,所以守经从权,事事合宜。”
14、点滴归公解释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例句点滴归公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15、专心向公解释一心为公,不怀私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16、不私其利解释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17、大公至正解释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18、灭私奉公解释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出处唐·元稹《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