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即和既在成语中的区别

即和既在成语中的区别:不即不离、不追既往、东曦既驾、非此即彼、俯拾即是、何必当初、麾之即去、即事穷理、即兴之作、即物穷理、即温听厉、即景生情、即小见大、即鹿无虞、既往不咎、既得利益、既成事实、可望而不可即、可望不可即、弃同即异、若即若离、若离若即、少纵即逝、稍纵即逝、舍近即远、事宽即圆、驷马难追、摇笔即来、一反既往、一如…

1、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2、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3、不追既往:追:追究。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4、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同“东曦既上”。

5、非此即彼: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6、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7、何必当初: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8、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9、即兴之作: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10、即景生情: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

11、既成事实:既成:已成。已经造成的事实。常指用武力或某种手段强行造成的局面。

12、即事穷理: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13、即温听厉: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14、即物穷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15、即小见大: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16、可望而不可即: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17、可望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18、若即若离: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19、若离若即: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20、少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21、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22、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23、舍近即远: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同“舍近务远”。

24、事宽即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25、摇笔即来: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26、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27、一触即溃: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

28、一拍即合: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29、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30、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31、既得利益: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32、弃同即异: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33、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34、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35、羽翼既成: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36、召之即来:召:同“招”。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