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西方关于执念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西方关于执念的成语:不可动摇、不可理喻、不进油盐、城下之盟、春去秋来、孤行己见、扞格不通、坚持不懈、刻骨铭心、牢不可破、泥古不化、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粘皮着骨、牛心古怪、认死扣儿、日日夜夜、守经达权、一个心眼、一意孤行、朝思暮想、执而不化、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1、不可理喻

解释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例句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巴金《家》八)

2、城下之盟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例句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3、春去秋来

解释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例句春去秋来,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4、孤行己见

解释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例句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

5、坚持不懈

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例句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6、刻骨铭心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例句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7、牢不可破

解释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例句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8、泥古不化

解释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出处《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例句故对近代军旅之事,亦深有研究,非一般徒卖弄《孙子兵法》、泥古不化者可比。(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9、念念不忘

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例句此吾所以感刻于心,而念念不忘者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10、念兹在兹

解释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例句他们和F总长,都“念兹在兹”,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11、日日夜夜

解释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出处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例句在重庆红岩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12、守经达权

解释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2回:“若殿下只知守经,不知达权,将来人心失望,不可复言。”

13、一意孤行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句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14、朝思暮想

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例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乡。

15、执而不化

解释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出处《庄子·人世间》:“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例句若是处处忘不了古人,便是守旧之见,执而不化,那是一辈子做不出事业,不能自立的。(《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16、置若罔闻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例句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置若罔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17、置之不理

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例句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18、置之度外

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例句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19、不可动摇

解释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例句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20、粘皮着骨

解释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21、扞格不通

解释扞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固执成见,不能变通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例句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西方关于执念的词语:不进油盐、牛心古怪、认死扣儿、一个心眼

词语解释

1、一个心眼:1.指老实专心,没有二意。2.比喻固执不知变通。

2、不进油盐:形容人十分固执。

3、牛心古怪:指脾气固执、倔强。

4、认死扣儿:1. 坚定地认为;固执己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