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表达对老师的敬佩之情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表达对老师的敬佩之情的成语:不可收拾、程门立雪、俯首帖耳、高山仰止、口服心服、连绵不绝、肃然起敬、心服口服、一发不可收拾、自愧不如、五体投地、甘拜下风、心悦诚服

1、俯首帖耳

解释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句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2、甘拜下风

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例句君神人也,吾等甘拜下风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

3、口服心服

解释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例句无

4、连绵不绝

解释连续而不中断。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例句连绵不绝的烦闷,正就是由回忆引起的。(叶圣陶《被忘却的》)

5、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例句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6、五体投地

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例句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7、心服口服

解释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例句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8、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例句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9、自愧不如

解释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例句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0、高山仰止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句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11、不可收拾

解释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例句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12、程门立雪

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例句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他还不惜自费去了趟上海,以‘程门立雪’的虔诚,感动了高龄的俞振飞。”

13、一发不可收拾

解释一发:更加。指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例句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不可收拾,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入于证道之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