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有关欲速则不达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有关欲速则不达的成语:负薪救火、过犹不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矫枉过正、适得其反、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物极必反

1、拔苗助长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例句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2、负薪救火

解释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例句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3、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例句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4、急功近利

解释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例句搞学术研究需要刻苦钻研,长期努力,急功近利是不行的。

5、急于求成

解释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例句做学问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急于求成是不行的。

6、矫枉过正

解释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例句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7、适得其反

解释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出处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

例句学习知识,应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8、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例句“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例句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10、欲速则不达

解释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例句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