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社会残酷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社会残酷的成语:百废待举、不见天日、刀山火海、渺无人烟、千钧一发、趋炎附势、人情冷暖、生不如死、世态炎凉、天塌地陷、天寒地冻、危在旦夕、朝不保夕、走投无路

1、百废待举

解释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例句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吴晗《海瑞罢官》)

2、不见天日

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然某尤为绛所苦者也。”

例句俺平生只是性情不好,不肯做那不见天日的勾当,才走到这山穷水尽的地步。(《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越墙》)

3、刀山火海

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例句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4、千钧一发

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句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5、人情冷暖

解释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唐·白居易《迁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例句节物后先南北异,人情冷暖古今同。(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

6、世态炎凉

解释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例句(1)自从家道中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2)他失势之后,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7、天寒地冻

解释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例句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不怕天寒地冻,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8、天塌地陷

解释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例句一阵机关枪响之后,紧接着就是天塌地陷似的几阵大声,门窗震动。冰心《我的邻居》

9、朝不保夕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例句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10、渺无人烟

解释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出处《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例句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刘伯承《回顾长征》

11、趋炎附势

解释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例句所有朋谊及那些趋炎附势的,男男女女,都拥挤望周府来。(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五回)

12、危在旦夕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例句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13、走投无路

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例句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14、生不如死

解释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我生不如死,誓与诸君往讨此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