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三暮四出自哪里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比喻耍手段骗人,也讽刺了只顾眼前利益的愚蠢行为。现在,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些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二、朝三暮四”·“望洋兴叹”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朝:早晨。 暮:晚上。
朝三暮四,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sān mù sì,释义: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意思是: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
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
示例:他老是朝三暮四地换工作,怎会有成就?
扩展资料:
朝三暮四近义词:
1、反复无常
反复无常,读音是fǎn fù wú cháng,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是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七回:“叫我怎么能赦你这反复无常的罪呢!”
示例:这个人心毒手狠,反复无常,你对他要多加防备。
2、朝令夕改
朝令夕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 lìng xī gǎi,用于政策的变更。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不知怎么办。
出自:汉·晁错《论贵粟疏》:”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意思是: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
示例:请你不要朝令夕改,一个旅游地点反覆难定,弄得大家游兴大减!
反义词:
1、一如既往
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
出自:浩然《艳阳天》第124章中的:“它一如既往,是一片蓬勃的繁忙景象。”
示例: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斯拉夫人民的正义斗争。
2、忠贞不渝
忠贞不渝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ōng zhēn bù yú,意思是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可以对人,也可以对组织、信仰之类。
出自:张扬《第二次握手》:“我始终期望着,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学识、才能献给祖国;同时把自己忠贞不渝的感情,完美无缺地献给你。”
示例: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
三、朝三暮四出自哪?
朝三暮四 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所以应该是出自于战国时期。
朝三暮四:
①(古意)指聪明人善于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
②(今意)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四、朝三暮四的朝和暮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源于《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名叫狙公的人,非常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一长,他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意思。狙公宁可省下家里人吃的粮食,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渐渐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没办法就改喂橡实给猴子吃。后来,连橡实也不多了,他便对猴子们说给你们“朝三暮四”,猴子们大吵大闹起来;狙公灵机一动,换了一种说法对猴子说,给你们“暮四而朝三”,所有的猴子听了都非常高兴。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暮四朝三”,都指的是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实,晚上给猴子四个橡实,数量是一样的。后来,人们用“朝三暮四”表示用诈术骗人。现在用来比喻反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