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说随便用别人东西的人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说随便用别人东西的人的成语:卑鄙无耻、冰清玉洁、不以为耻、高风峻节、大公无私、狗彘不若、寡廉鲜耻、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厚颜无耻、胡搅蛮缠、襟怀坦白、磊落光明、廉洁奉公、满不在乎、三日两头、死皮赖脸、恬不知愧、恬不知耻、恬不知羞、无耻之尤、鲜廉寡耻、悬崖勒马、自惭形秽、高风亮节、花言巧语、顺手牵羊、执迷不悟

1、大公无私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例句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2、高风亮节

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句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3、狗彘不若

解释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处《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例句你这狗彘不若的万恶败类。(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4、寡廉鲜耻

解释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例句只为自己贪财克剥,寡廉鲜耻。(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5、光明正大

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句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6、光明磊落

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例句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7、高风峻节

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句无

8、厚颜无耻

解释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例句(1)这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真是厚颜无耻。(2)秦桧听了,厚颜无耻地哈哈大笑,说:“由他们去笑骂吧!”

9、胡搅蛮缠

解释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例句王朔《给我顶住》:“对,你没招我,你总有理,我老胡搅蛮缠。”

10、花言巧语

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例句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鲁迅《而已集·可恶罪》)

11、廉洁奉公

解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

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例句国家公务员,应有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

12、磊落光明

解释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出处《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例句自问磊落光明,未有行差半点,夫人严拷重打,只为一首诗篇。粤剧《搜书院》第二场

13、顺手牵羊

解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出处《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例句据说座山雕的部下有个顺手牵羊的老方子,一撮毛可能是想施展这个伎俩。(曲波《林海雪原》十二)

14、恬不知愧

解释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出处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例句无

15、恬不知羞

解释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出处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例句无

16、无耻之尤

解释尤:突出的。最无耻的。形容无耻到了极点。

出处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二子可谓失其本心,无耻之尤者也。”

例句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更被人们认为是“无耻之尤”(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17、悬崖勒马

解释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例句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华而实《汉衣冠》三)

18、执迷不悟

解释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例句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19、卑鄙无耻

解释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例句一些势力小人卑鄙无耻,惯会兴风作浪,挑拔离间。

20、冰清玉洁

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例句他冰清玉洁,从不随波逐流。

21、不以为耻

解释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出处《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例句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2、满不在乎

解释丝毫不在意。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例句老师批评他,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23、恬不知耻

解释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例句“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24、鲜廉寡耻

解释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出处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朝廷不复敦尚名节,故士大夫鲜廉寡耻,不知君臣之义。”

例句无

25、襟怀坦白

解释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例句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26、死皮赖脸

解释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例句每个人都应有自尊心人家不给你,你不要死皮赖脸地去要。

27、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例句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说随便用别人东西的人的词语:三日两头

词语解释

1、三日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