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古代关于思考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古代关于思考的成语:大彻大悟、局促不安、冥思苦想、杞人忧天、若有所思、深入细致、深思熟虑、深谋远虑、思前想后、思深忧远、醍醐灌顶、左思右想

1、大彻大悟

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彻大悟了不是?”

例句这一回,得看你是不是大彻大悟,决心离开下流社会,迈步走进上流社会了。(欧阳山《苦斗》四三)

2、局促不安

解释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例句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3、杞人忧天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例句杞人忧天,伯虑愁眼。(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4、若有所思

解释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出处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例句月光下,他默默地站在太湖石旁,若有所思。

5、深谋远虑

解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例句大王深谋远虑,说得有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6、深思熟虑

解释反复深入地考虑。

出处《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

例句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是,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宋·苏轼《策别第九》)

7、思前想后

解释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例句(1)小李思前想后,感到这件事十分难办。(2)她办事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太多。

8、思深忧远

解释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9、左思右想

解释多方面想了又想。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左思右想,欲求自脱之计。”

例句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10、冥思苦想

解释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刘谊辉把烟头丢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脑袋也想不出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

例句季羡林《赞“代沟”》:“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11、醍醐灌顶

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例句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12、深入细致

解释细致:精细周密。深入而精细周密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冷静客观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图根治。”

例句徐海东《奠基礼》:“主席对战士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入细致的作风,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