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关于手指的诗句 二、表达工匠精神的诗句? 三、古代赞美工匠精神的诗句 四、关于门神的诗句一、关于手指的诗句
1. 形容女人手好看修长的句子 1:十指尖如笋,腕似白莲藕。
2: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3: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5: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
扩展资料: (1)形容,汉语词汇。
古义指容貌神色;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2)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参考资料:——形容 ——描写。
2. 关于手指的诗句
1、手指交梨遣帝食唐李颀 《王母歌》
2、纤手指宋贺铸 《步花间/诉衷情》
3、索手指空为客宋朱敦儒 《好事近·失却故山云》
4、手指今馀把笔痕唐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
5、手指既已胼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6、碧眼胡儿手指天唐吕岩 《七言》
7、没手指天宋无名氏 《斗鹌鹑·木马嘶风》8、触寒手指藏犹裂宋陆游 《赖牟镇早行》9、共看当时手指天明唐寅 《佛友》10、拨云手指天心月现代郁达夫 《满江红·三百年来》1
1、手指红梅作杏花宋汪元量 《醉歌》1
2、亦莫揶揄毛手指宋晁说之 《至河中首访鬼拔河图有画人云因陆学士移其壁》1
3、十目视而十手指宋范仲淹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1
4、六律发挥凭手指宋方回 《听孙链师琴》1
5、手指万壑烟霞边宋华岳 《野菜吟》1
6、袖手指直冻欲堕宋李复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1
7、莹滑不容安手指宋强至 《题蕴忠上人歙砚》18、手指东山笑不歇宋释道璨 《偈颂十二首》19、手指虚空宋释法薰 《言法华赞》20、两手指天地宋释了惠 《偈颂七十一首》2
1、手指空中底宋释了惠 《又布袋赞》2
2、手指天宋释普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2
3、手指青天口说山宋陶弼 《莫铘关》2
4、手指馀花满寺庭宋王益 《和梅公仪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2
5、手指尽秃瘃宋文同 《冤妇行》2
6、一门手指百二十宋杨万里 《悯旱》2
7、手指荷花示深意宋张耒 《江南曲》28、手指三江抚万松宋赵汝腾 《涌泉亭》29、手指月出浮云开明程嘉燧 《孙履正履和北上予同舟送之入郡舣舟白莲桥信》30、手指官路旁明程敏政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良乡役夫)》3
1、不知手指中明归有光 《读佛书》3
2、手指青松暂留憩明沈一贯 《老鹞行》3
3、愧无手指发箜篌明陶望龄 《读华严合论》3
4、手指东海鸣金钲明徐渭 《正宾以日本刀见赠歌以答之》。
3. 关于手指的诗句
1、手指交梨遣帝食 唐 李颀 《王母歌》
2、纤手指 宋 贺铸 《步花间/诉衷情》
3、索手指空为客 宋 朱敦儒 《好事近·失却故山云》
4、手指今馀把笔痕 唐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
5、手指既已胼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6、碧眼胡儿手指天 唐 吕岩 《七言》
7、没手指天 宋 无名氏 《斗鹌鹑·木马嘶风》 8、触寒手指藏犹裂 宋 陆游 《赖牟镇早行》 9、共看当时手指天 明 唐寅 《佛友》 10、拨云手指天心月 现代 郁达夫 《满江红·三百年来》 1
1、手指红梅作杏花 宋 汪元量 《醉歌》 1
2、亦莫揶揄毛手指 宋 晁说之 《至河中首访鬼拔河图有画人云因陆学士移其壁》 1
3、十目视而十手指 宋 范仲淹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1
4、六律发挥凭手指 宋 方回 《听孙链师琴》 1
5、手指万壑烟霞边 宋 华岳 《野菜吟》 1
6、袖手指直冻欲堕 宋 李复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1
7、莹滑不容安手指 宋 强至 《题蕴忠上人歙砚》 18、手指东山笑不歇 宋 释道璨 《偈颂十二首》 19、手指虚空 宋 释法薰 《言法华赞》 20、两手指天地 宋 释了惠 《偈颂七十一首》 2
1、手指空中底 宋 释了惠 《又布袋赞》 2
2、手指天 宋 释普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2
3、手指青天口说山 宋 陶弼 《莫铘关》 2
4、手指馀花满寺庭 宋 王益 《和梅公仪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 2
5、手指尽秃瘃 宋 文同 《冤妇行》 2
6、一门手指百二十 宋 杨万里 《悯旱》 2
7、手指荷花示深意 宋 张耒 《江南曲》 28、手指三江抚万松 宋 赵汝腾 《涌泉亭》 29、手指月出浮云开 明 程嘉燧 《孙履正履和北上予同舟送之入郡舣舟白莲桥信》 30、手指官路旁 明 程敏政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良乡役夫)》 3
1、不知手指中 明 归有光 《读佛书》 3
2、手指青松暂留憩 明 沈一贯 《老鹞行》 3
3、愧无手指发箜篌 明 陶望龄 《读华严合论》 3
4、手指东海鸣金钲 明 徐渭 《正宾以日本刀见赠歌以答之》 4. 关于手指的诗句 咏手 韩偓 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背人细捻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折花。
咏手 秦韬玉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
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5. 谁有关于手的诗句 咏手 韩偓 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背人细捻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折花。
咏手 秦韬玉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
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
莫,莫,莫! 青青河畔草 (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迢迢牵牛星(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表达工匠精神的诗句?
1、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2、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3、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4、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5、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6、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7、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窑民行》 清·沈嘉徴8、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
《浮梁竹枝词》 清·郑风仪。
三、古代赞美工匠精神的诗句
古代赞美工匠精神的诗句:
1、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送许屯田诗》
2、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咏景德镇兀然亭》
3、凭君点出琉霞盏,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4、宣窑簿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
——《赠昊十九》
5、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白玉金边素瓷胎》
6、泥澄铁镞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7、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窑民行》8、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
——《浮梁竹枝词》9、独有琉盏在江上,壶中高隐得诗人。
——《追赠昊十九》10、鬼儡丰神箫鼓外,报酬事业榷陶中。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四、关于门神的诗句
1. 关于杨家将的诗句 杨家将颂 杨氏七郎八虎将,一心为保家邦。
沙场风云多变幻,忠魂已逝何渺茫。
令公不屈触碑,化为青山铸脊梁。
儿孙踊跃战场,前仆后继月光。
为保社稷替君亡,坠落马鞍尘飞扬。
看破红尘遁空门,五郎一生伴佛旁。
四郎八郎落番帮,隐姓埋名难还乡。
可恨臣泄私愤,箭穿心陨七郎。
膝下七子皆捐躯,惟留六郎独凄凉。
佘老太君女豪强,葬罢夫儿整戎装。
旌旗招展贯长虹,刀云集耀眼亮。
且教虏休猖狂,扰我黎民犯我疆。
暂已敌寄英烈,待到凯旋万民唱。
杨门辈辈俱忠良,丹心一片永朝! 2. 两个门神的名字(最最最最早的)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门神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世上本来没有神,所谓神都是由人们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或对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神化了的原故。
门神的来历,大致也是如此。
我国旧俗,门上贴的神像初为钟馗、神荼、郁垒。
古传此神长相凶恶,能持械镇妖,保护门庭。
到了唐代,便以秦琼和尉迟恭画像作为门神,也有的敬温、岳二元帅。
到明清时代,人们迷信,以为逢“武”都可避邪,就把古来历代武将,均列为门神画像了。
如萧何与韩信、关羽与张飞、程咬金与史大奈、鲁智深与李逵、武松与林冲、郑成功与戚继光……,均对对相印,贴上门去。
门神,在民间是受到广泛信仰的。
但是对于门神的理解,则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是钟馗,有的说是神荼、郁垒,有的说是泰琼、尉迟恭,有的说是温、岳元帅等等。
也有的干脆说门神就是门神,单画勇士于门即可,不必实有其人。
其实我们根据时代的不同,功用的差别,对这些五花八门的神,做一番具体分析,门神的具体面貌,是可以搞清楚的。
古代祀典中本有五祀(又说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
究其本源,乃原始的自然崇拜。
原始的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有神在。
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对人们居处、出入、饮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乱报德。
这是门神观念的最早来源。
有的说门神阴气之神,或谓其居人间司察小过,以做谴告,则是门神职能社会化以后的事了。
这种观念汉晋时较为流行。
《玉烛宝典》及《荆楚发时记》等古书记载,尚是这种信仰的遗风。
以后五祀仅作为国家祀典中的一部分仪式,民间所信仰的门神、灶神等,已与其原始形态风马牛不相及了。
古代门神的另一种职能,是驱鬼避邪,保障国家平安。
这种门神,据说始于神荼、郁垒的称呼,有种种说法,我们且沿用习惯的说法,仍称之为神茶、郁垒。
他们本是神话人物,汉代民间颇为流行,认为他们有捉魄力的神通。
因为他们平时在度塑山大桃树下,所以人们于除夕时,悬挂挑人、苇索(二神用缚鬼),门上画二神和虎(二神执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来驱鬼辟邪。
这种风俗以后均化为悬挑符驱邪,守卫房门的责任,自唐以后,逐渐移交给钟馗和武士门神。
但宫廷、贵族家庭沿用除夕悬挂神荼、郁垒像的习俗,一直到清代。
而民间武士的画像上,也常标有神荼、郁垒的名字,少数地方的人们,甚至不贴流行门神的肖像,而在门上书神荼、郁垒的名字,显示出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
钟馗捉鬼的故事,在中国民间赫赫有名。
中国民间自有在门户悬挂神怪之物,恐吓妖魔,驱鬼辟邪的习俗,神荼、郁垒由于会捉鬼喂虎,而被奉为门神,就是一例。
又如《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关中无螃蟹。
元丰中,予在陕西,闻秦川人家,收得一千蟹,士人饰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的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往往遂瘥。
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造神的心理。
直至唐玄宗时形貌狰狞古怪、能劈吃小鬼的钟馗问世以后,迅速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久人们就绘其像,贴于门上,壁上。
取代了神荼、郁垒门神地位。
明凌支翰《题钟馗图》:“终南进士倔然起,带来蓝袍靴露趾。
手掣硬黄书一纸,若曰上帝赐尔祉。
……颐指守门荼与垒,青放狐狸九尾。
” 前人对钟馗的来历,曾作过详细的考证。
中国古代曾称一种棒槌为终葵。
古人在举行驱疫逐鬼的大傩仪式时,总要挥舞终葵。
久而久之,它成为驱鬼的象征,从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辟邪的神通。
自魏晋以至隋唐,常以钟(与终音同)葵为名、字,如北魏尧暄本名钟葵,字辟邪。
葵或作馗,亦同音字。
唐代文人有作游戏文章之习,遂有虚构的钟馗故事出现(这个故事见于《唐逸史》、《补笔谈》。
故事虽然出于虚构――以钟馗唐初落弟举子,开元中在梦中唐玄宗捉鬼。
但钟馗为捉鬼图的流行,确在玄宗世,而且相传为吴道子所作。
从此这个故事,不胫而走,从宫禁到民间广为流传。
道教也称为它祛邪判官,说它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是混沌初分时黑白二蝙蝠所化。
(《历代神仙通鉴》)自唐末以来,多于除夕夜悬钟馗像于门。
但近代,有的地方改在五月初五端午节,且常悬于堂屋中,门神则多半改用武士画像了。
门神像画武士,或出于小说家言。
然据《汉书》,西汉时已有图绘勇士于殿门的作法,但不能确定其作用是否与门神相当。
不过汉代的壁画、门画,往往既有装饰意义,也有神化和迷信意义。
到了宋代,除了神荼、郁垒、钟馗之外,也常有画武士为门神的。
如《枫窗小牍》等,说宋靖康以前,汴中门神从番样,戴虎头盔。
《宾退录》也说除夕用镇康将军二人,甲胄装。
《夷坚志》所类似这样。
惟当时所画公象武士,并未以人实之。
元明以后,始出现秦、尉迟二将军,温、岳二元帅等称呼。
武士门神中,在近代流传最广的是秦琼、尉迟恭二位名将。
关于他们充当门神的故事,始见于《西游记》。
但《西游记》中的许多事情皆源自元代、明初的话本和民间传说。
即如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王一节,明初的《永乐大典》,所收话本已有类似描写。
所以我们推测民间以秦、尉迟二将为门神的信仰的形式,当早于明代。
近代的门神画像,大多为这两位。
3. 关于朝霞的古诗有哪些
1、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张华《轻薄篇》 释义:我们一整夜都畅快的喝酒,灯笼灭了朝霞又起。
2、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屈原《远游》 释义: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3、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曹植《洛神赋》 释义:从远处观望,好像是太阳从朝霞升起来般美丽。
4、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新藤 》 释义:水里好似有晨光照耀,林中的光彩好似有彩凤飞来。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6、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牡丹》 释义:牡丹花的美丽,都怀疑是不是洛川女神的神来之笔,其千娇百态胜过朝霞。
扩展资料 自然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
霞本义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
霞分为朝霞和晚霞。
多用于角色或人的名称。
文学作品:尼采的《朝霞》年问世,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与《快乐的科学》()之间。
《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
参考资料:朝霞- 4. 关于“红霞”的诗句有哪些 1,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出自唐代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白话文释义: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2,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出自唐代:李贺《夜坐吟》 白话文释义:恍惚间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灿烂后天边透出红红的朝霞。
我难忘此情此景,也是这时你跨上马与我相别。
3,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出自宋代: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白话文释义:碧蓝天上丝罗般的彩霞染成一抹艳红。
槐树枝头,宿鸟呼朋唤侣,暮霭冷烟渐渐浓。
我斜倚画栏发愁在小楼东。
月色凄清朦胧,透过游曳的碧云,晚风传来一阵阵哀怨的笛声。
4,海霞红,山烟翠。
故都风景繁华地。
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
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出自宋代:柳永《早梅芳·海霞红》 白话文释义:红红的早霞映照西湖,翠绿的山峦云雾缭绕。
杭州乃风景秀丽繁华之地。
谯楼城门的左右画戟林立,下临辽阔而整饬有序的街市,金黄和碧绿色的楼台一座挨着一座。
水边荷叶菱角,汀洲杨柳飘絮,水面上倒映着拱桥的身影,小舟飞快地前行,游人聚集在一片湖光山色里。
5,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出自宋代: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白话文释义: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
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
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