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工作忍无可忍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工作忍无可忍的成语:拍案而起、忍气吞声、忍无可忍、忍辱负重、深恶痛绝

成语忍无可忍

拼音rěn wú kě rěn

解释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例句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出手还击。

成语忍气吞声

拼音rěn qì tūn shēng

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例句她姐姐从小就给财主家做童养媳,忍气吞声地生活了半辈子。

成语忍辱负重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句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成语深恶痛绝

拼音shēn wù tòng jué

解释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例句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深恶痛绝。(闻一多《杂文·善于儒、道、土匪》)

成语拍案而起

拼音pāi àn ér qǐ

解释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例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