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别人睡觉声音大的成语:不可抗拒、沸反盈天、鼓乐喧天、鬼哭神号、欢声雷动、金鼓喧阗、惊天动地、雷霆万钧、龙吟虎啸、锣鼓喧天、强聒不舍、人声鼎沸、如雷灌耳、如雷贯耳、声势浩大、声如洪钟、声振林木、响彻云霄、絮絮叨叨、喧宾夺主、振聋发聩、震天动地、震耳欲聋
1、沸反盈天解释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例句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鲁迅《彷徨·祝福》)
2、欢声雷动解释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出处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例句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3、惊天动地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例句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4、金鼓喧阗解释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例句游人往来如织,金鼓喧阗,笙歌鼎沸,通宵达旦,金吾不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六回
5、雷霆万钧解释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例句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6、强聒不舍解释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例句“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7、人声鼎沸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例句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8、如雷灌耳解释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例句季苇萧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9、声如洪钟解释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10、声势浩大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例句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来。
11、响彻云霄解释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例句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12、喧宾夺主解释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出处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
例句(1)到了客人家应守规矩,有礼貌,如果喧宾夺主,就太失礼了。(2)写作文要合理安排材料,分清主次详略,不要喧宾夺主。
13、震耳欲聋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例句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沙汀《呼嚎》)
14、震天动地解释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例句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15、振聋发聩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例句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16、龙吟虎啸解释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出处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例句龙吟虎啸,鹤唳莺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
17、絮絮叨叨解释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例句那呆子絮絮叨叨,只管念诵着陪礼,爬起来与沙僧又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18、锣鼓喧天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例句周庸祐一一回发,赏封五块银子,各人称谢。少时,锣鼓喧天,笙箫彻耳。(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二回)
19、声振林木解释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例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5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20、鬼哭神号解释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则听得鬼哭神号,休猜做三唱《阳关》出霸桥。”
例句1. 赶紧看地址,没想到上面写的地址是:士林夜市非吸烟区万宝路一刀二段万人空巷梅花三弄鬼哭神号!
解释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出处《五代史平话·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例句郭小川《厦门风姿》:“我们城里的市声啊,烘托得有如鼓乐喧天。”
22、如雷贯耳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例句(1)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2)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23、不可抗拒解释不能抵抗并拒绝
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例句王朔《动物凶猛》:“在格斗中表现勇猛和对异性有不可抗拒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