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迅为什么要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没有朝花夕拾更委婉,前者过于直白,缺少文采1.白描和对比
2.作者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和对恩师故友的深切怀念,真实的反应了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从农村到城镇,从故乡到地方,从祖国到异国。作者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糟粕进行了深刻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不公待遇寄予深深同情并充分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意之情
3.无知与隔膜,封建教育
4.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二、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太过于直白。《朝花夕拾》,暗含隐喻。前者过于直白,缺少文采。细节的描写,能够更为深刻的刻画出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人们的思想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象.
原名《旧事重提》为作者鲁迅最初完稿时的名字,比较适合于书中的每个故事单独发表于报纸杂志,比较随意,重在给读者一种亲近感,象在读故事一般.而待作者将所有故事加以整合出书后,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重在文学价值和艺术性,为文集起一个恰当而又优美的名字是必然。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三、鲁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文学是讲究艺术的,标题《旧事重提》没有《朝花夕拾》来的委婉,柔美。朝花夕拾,既含有旧事重提的回忆之意,又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朝花夕拾》 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南京,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四、作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为作者最初完稿时的名字,比较适合于书中的每个故事单独发表于报纸杂志,比较随意,重在给读者一种亲近感,象在读故事一般。而待作者将所有故事加以整合出书后,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重在文学价值和艺术性,为文集起一个恰当而又优美的名字是必然。朝花夕拾,既含有旧事重提的回忆之意,又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人只有在对现实失望,才会去回忆往事,所以鲁迅在小引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我们看看《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输入图片描述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鲁迅1926年写《朝花夕拾》已经45岁,人到中年,距去世只剩10年了,我们借助有研究者的评价来做个总结吧:《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是内心寂寞无聊者的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