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方方正正的成语:不当不正、持正不阿、端端正正、光明正大、举止大方、明公正气、堂堂正正、贤良方正、循规蹈矩、正正堂堂、正正经经、中规中矩
1、持正不阿解释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出处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例句即事君亦当持正不阿,勿蹈唯诺之习。清·冯桂芬《诰封·行述》
2、光明正大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句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3、举止大方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例句无
4、贤良方正解释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例句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5、循规蹈矩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例句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6、正正经经解释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例句你现在能正正经经地当个新中国的人了,还不该高兴吗?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
7、正正堂堂解释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例句这就是‘裸体行动大写真’,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
8、不当不正解释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例句打扮的粉妆玉琢,望上不当不正道了万福。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5回
9、堂堂正正解释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例句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10、明公正气解释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例句无
11、端端正正解释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例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描述方方正正的词语: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