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繁华商场的成语:车水马龙、琳琅满目、鳞次栉比、门庭若市、摩肩接踵、排山倒海、攘攘熙熙、人声鼎沸、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熙熙攘攘
1、车水马龙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例句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2、鳞次栉比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例句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清·王韬《瀛壖杂志》)
3、琳琅满目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例句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琳琅满目。(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4、排山倒海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例句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5、人山人海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例句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6、人声鼎沸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例句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7、人来人往解释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例句无
8、人满为患解释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例句各地监狱,都有人满为患之苦。方志敏《狱中记实》一
9、水泄不通解释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
例句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水泄不通。(邹韬奋《经历·社会的信用》)
10、熙熙攘攘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例句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熙熙攘攘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11、门庭若市解释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例句自从他的父亲当上县长以后,他们家每天都门庭若市。
12、摩肩接踵解释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例句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13、攘攘熙熙解释喧嚷纷杂的样子。
出处《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例句攘攘熙熙半鲁蠢,醉生梦死叹蒙蒙。泣红《胭脂血弹词·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