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石头漂亮的成语:安如磐石、不可动摇、重岩迭障、重岩叠嶂、重岩叠障、从容不迫、电光石火、匪石匪席、固若金汤、光怪陆离、鬼斧神工、海枯石烂、浑然天成、坚如磐石、金匮石室、牢不可破、玲珑剔透、流金铄石、盘石犬牙、千岩万壑、千岩竞秀、巧夺天工、亲冒矢石、犬牙盘石、泉石膏肓、人非木石、如石投水、若卵投石、山枯石死、山溜穿石、…
1、安如磐石: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2、安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3、不堪一击: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4、重岩迭障: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5、重岩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6、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7、匪石匪席: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8、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9、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10、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11、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12、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13、牢不可破: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14、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15、奇形怪状: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16、千岩竞秀: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17、千岩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18、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19、亲冒矢石:指将帅亲临作战前线。同“亲当矢石”。
20、犬牙盘石:指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
21、人非木石: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22、如石投水: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比喻互相合得来。
23、若卵投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
24、山溜穿石: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25、射石饮羽: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26、石沉大海: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27、漱石枕流:旧时指隐居生活。
28、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29、铄石流金: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30、搜岩采干: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31、石城汤池: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32、石赤不夺: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33、石火风灯:比喻为时短暂。
34、石火风烛:比喻为时短暂。
35、石火光阴: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36、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37、石泐海枯: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38、石心木肠: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39、山童石烂:指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40、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41、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42、漱流枕石:犹言漱石枕流。旧时指隐居生活。
43、水枯石烂:极言历时长久。
44、烁石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45、水石清华: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同“水木清华”。
46、投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47、天惊石破: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8、投石拔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同“投石超距”。
49、投石超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50、投阱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51、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52、投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53、投石下井: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同“投阱下石”。
54、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55、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56、五石六鹢: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57、心坚石穿: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58、心如铁石: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59、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60、炫石为玉:炫:夸耀。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形容石头漂亮的词语:水清石见
词语解释
1、水清石见:清:清澈;见:同“现”,显露。比喻情况搞清楚了,问题的性质也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