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台风的成语段落:暴风骤雨、变幻莫测、不测风云、惨不忍睹、摧枯拉朽、电闪雷鸣、斗转星移、风起云涌、狂风暴雨、狂风大作、灭门之祸、灭顶之灾、天翻地覆、无坚不摧、夷为平地、骤雨狂风、飞沙走石、乌云密布
1、惨不忍睹解释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例句他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遇难,那场景真是惨不忍睹。
2、电闪雷鸣解释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例句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3、斗转星移解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例句斗转星移,草青草黄,不觉明明已长大成人。
4、飞沙走石解释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例句尤窍怒号天噫气,飞沙走石乱伤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5、风起云涌解释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例句在二十世纪的今天,科技革命风起云涌。
6、天翻地覆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例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7、骤雨狂风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例句骤雨狂风随地卷,奔雷掣电走天神。《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
8、暴风骤雨解释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例句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9、变幻莫测解释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例句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变幻莫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10、摧枯拉朽解释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例句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摧枯拉朽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11、灭顶之灾解释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
例句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毛泽东《论持久战》)
12、狂风暴雨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例句却遇了一阵狂风暴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3、无坚不摧解释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出处《旧唐书·孔巢文传》:“(田)悦酒酣,自其骑之艺,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例句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刘伯承《回顾长征》)
14、狂风大作解释刮大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例句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可是这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15、灭门之祸解释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
出处《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年羹尧始知有灭门之祸,因而以有孕之妾赠人,希望留下自己的骨血。”
16、夷为平地解释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出处孙犁《我的绿色书》:“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车场。”
例句海岩《死于青春》:“有人说唐山现已夷为平地,百万之众无一幸存。”
有关台风的词语段落:不测风云、乌云密布
词语解释
1、不测风云: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不可预测的变幻动荡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