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与动物打架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与动物打架的成语:百鸟朝凤、沉鱼落雁、持刀执棍、饿虎扑食、凤狂龙躁、风声鹤唳、伏虎降龙、沽名钓誉、骇龙走蛇、虎卧龙跳、活龙鲜健、竭泽而渔、鳞次栉比、龙争虎斗、鹏程万里、群雄逐鹿、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饮鸩止渴、鹰击长空、有凤来仪、缘木求鱼、逐鹿中原、鸡飞狗跳、惊弓之鸟、指鹿为马

1、百鸟朝凤

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例句那些玉斝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百鸟朝凤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2、沉鱼落雁

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例句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3、饿虎扑食

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例句警察躲在罪犯的后边,趁其不备饿虎扑食,将罪犯摁倒在地,当场抓获。

4、凤狂龙躁

解释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出处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例句海枯石烂愁仍在,凤狂龙躁转多病。清·金农《问颜大懋伦疾》诗

5、沽名钓誉

解释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例句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

6、骇龙走蛇

解释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例句无

7、活龙鲜健

解释形容健壮有活力。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一服用软口汤送下,明日再将乱活汤送下一服,包你活龙鲜健便了。”

例句无

8、竭泽而渔

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例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9、惊弓之鸟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例句那些工头们,个个如惊弓之鸟,巴不得赶快飞出车间。

10、鸡飞狗跳

解释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例句无

11、鳞次栉比

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例句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清·王韬《瀛壖杂志》)

12、鹏程万里

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例句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

13、群雄逐鹿

解释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例句无

14、一飞冲天

解释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例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只可怜安公子经他两个那日一激,早立了个'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志气。”

15、一鸣惊人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例句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16、有凤来仪

解释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出处《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例句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

17、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句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18、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例句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19、逐鹿中原

解释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例句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20、龙争虎斗

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例句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21、虎卧龙跳

解释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出处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写得来虎卧龙跳,钦派阅卷大臣把他优定在前十本以内。”

22、饮鸩止渴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例句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23、伏虎降龙

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例句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凭你什么三头六臂,伏虎降龙的手段,若遇了俺时,须叫他走了进来,爬了出去。”

24、风声鹤唳

解释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句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郁达夫《出奔》

25、鹰击长空

解释指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例句1. 猖狂专制者进攻,刺客信条兄弟会,鹰击长空都挺不错的,去顶酷网上可以收费下载到的,设置好你的机型就行了。
2. 上帝创造鲸鱼,并不是为了点缀那广漠无垠喧嚣混沌的海洋,也不是为了激发诗人或者文人骚客的灵感或者情感;鹰击长空,掠过天宇也不是为了证

26、持刀执棍

解释拿着刀枪棍棒准备打架。

出处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