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姜夔最著名的词 二、姜夔最有名的十首诗 三、“芦雪广即景联句”?浅解 四、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这篇文章好句和点评一、姜夔最著名的词
姜夔最著名的词是《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翻译: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作者简介姜夔(年—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祖籍饶州德兴,后迁鄱阳。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二、姜夔最有名的十首诗
姜夔的主要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鹧鸪天·柏绿椒红事事新》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三、“芦雪广即景联句”?浅解
“芦雪广即景联句” 浅解 四大名著 -09-18 《红楼梦》第五十回,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广饮酒赏雪,割腥啖膻,即景联句,成为《红楼梦》中最为热闹的情节之一,也是参与诗社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有凤姐、李纨、黛玉、湘云、香菱、探春、李纹、李绮、岫烟、宝钗、宝琴、宝玉,共12人,可以说这是“海棠诗社”最为繁荣的一期盛会。
所谓“即景”指即此时此刻所见所闻所想;“联句”是指两人或多人共同来完成一首诗,所联诗句均是经过参与者自己创作,对仗工整的诗句,包括律诗、绝句和其它多仗古体诗。
《红楼梦》中的此次联句由探春与李纨等议定题韵,为“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限‘二萧’韵”,众人拈阄为序。
他们联句的方法也是世人通常的做法,即由一人先作一句开头;第二个人对上这句,再起一句;下一个人再对这句,又起一句依次这样作下去,直至作完为止。
因为诗句中涉及的典故较多,不容易理解,所以注解如下,以供同好诸友参考。
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
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这里李纨便写了: 一夜北风紧,文中借众人之口评起句说:“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
”引自《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顾茅庐之时,得遇诸葛亮的岳父黄彦成大雪中吟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译文:整整一夜呼呼的北风刮个不停。
自己联道: 开门雪尚飘。
尚:仍然、依然的意思。
译文:推开房门看到雪花依然漫天飞舞。
入泥怜洁白,怜:这里是怜爱、爱怜之意。
《江南靖士诗稿·杨府山涂村办公楼旁桂树》:“花容不中黄金色,清志怜渠甲众芳。
”意即:雪质洁白而怜其入泥。
香菱道: 匝地惜琼瑶。
匝:周;遍。
琼瑶:美玉。
意即:雪似美玉而惜其遍地。
两句译文:白雪落入污泥,犹如美玉抛撒遍地,令人怜惜。
有意荣枯草,荣枯草,使枯草繁荣茂盛的意思。
草在冬日经雪覆盖,入春以后萌发更茂。
探春道: 无心饰萎苕。
饰,装饰。
萎(wei):干枯衰落,如《楚辞·离骚》“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
苕(tiáo ; sháo):这里萎苕指枯萎的苇花。
秋开冬萎,开时一片白,诗中多喻雪。
如苏轼《将之湖州赋诗》:“溪上苕花正浮雪。
”芦雪广“四面皆是芦苇掩覆”,亭名当由此而得,此所以“即景”而咏。
“苕”,程高本作“苗”,大误,苗何以用雪来“饰”? 价高村酿熟,价高:酒价高。
雪大天寒,故酒价高涨。
语用唐代诗人郑谷《辇下冬暮咏怀》诗:“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
村酿即村酒雪芹友人敦诚《佩刀质酒歌》和敦敏《赠曹芹圃》吟诗为证写雪芹嗜酒如命! 李绮道: 年稔府粱饶。
稔(rěn),庄稼成熟。
年稔,年景好;收成好府粱:府粮,府栗,指官仓中的粮食饶(ráo),丰富,这里形容很多的意思古人以为“雪是五谷之精”,冬雪大瑞,便得“年登岁稔”。
这里说大雪后将会有一个丰收的年景 葭动灰飞管,葭(jiā),指芦苇。
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叫灰管,将芦苇茎中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的玉管内,置于特设的室内木案上,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动。
李纹道: 阳回斗转杓。
杓(biāo),斗杓,北斗中的第
五、
六、七颗星的总称,也叫斗柄。
冬至这天,斗柄指向正北,阴极阳生,自此开始,斗柄即渐向东转,所以说是“阳回”。
见《后汉书·律历志》。
阳回,阳气复来,冬至“阴极阳生”。
斗,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形如水杓,其方位随时改变,同一时刻斗柄所指四季不同。
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又“吹葭六管动飞灰”。
因出于同一首诗,故用以成对。
寒山已失翠,白雪覆盖在山上一片白茫茫,失去往日苍翠的风姿。
唐·元稹《南秦雪》“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岫烟道: 冻浦不闻潮。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指雪后低温,湖面结冰如玉,已经听不见潮起潮落的声音。
注:上句说雪积,下句说冰封。
易挂疏枝柳,引自宋·范成大《雪晴呈子永》“尘容俗状长为客,冷蕊疏枝又作春。
” 湘云道: 难堆破叶蕉。
引自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清写芭蕉雪,秀胜芙蓉霜。
”这两句主语都是雪。
形容大雪纷飞,冬柳的枯枝和凋落的蕉叶都被大雪覆盖了。
麝煤融宝鼎,麝煤:本为香墨的别名,也叫“麝墨”;这里指取暖用的优质木炭之类。
宝鼎:鼎,是三根立腿,两只提耳,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
这里是指焚烧香料的容器。
宝琴道: 绮袖笼金貂。
绮(qǐ):据《说文》解释是有花纹的缯。
平纹地起斜纹花的单色丝织物。
《汉书·高帝纪》八年:“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紵、罽。
”注:“绮,文缯也,即今之细绫也。
”貂:哺乳动物的一属。
种类很多,毛皮黄黑色或带紫色,是很珍贵的衣料,我国东北特产之一。
金貂指貂制衣物。
这里“绮袖”和“金貂”都是形容古代贵族女子的华美服饰。
两句译文:含有麝香的熏香燃烧在珍贵的香炉里,丝罗的衣袖还挽着金色的貂皮 光夺窗前镜,夺:掩盖,超过。
黛玉道: 香粘壁上椒。
椒:芳香植物,古时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芳香。
译文:“雪夺窗前之镜光,雪黏壁上之椒香。
” 斜风仍故故,故故:屡屡、阵阵之意。
这里指风吹阵阵 宝玉道: 清梦转聊聊。
聊聊:略微;短暂。
这里指因天冷而梦境不长。
或为“寥寥”之误,稀少的意思两句译文:只因大雪天气,窗外风声阵阵,榻上清梦短浅。
何处梅花笛?指吹奏《梅花落》的笛声。
这里用落梅喻飞雪。
南唐李煜《清平乐·忆别》:砌下落梅如雪乱,指了一身还满。
梅花笛:指笛子。
因笛曲有《梅花落》,故名。
清·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词:“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宝钗道: 谁家碧玉箫?碧玉箫:指箫截竹制成,以碧玉喻翠竹。
引自元代·王冕《竹斋集》·十二:“断云流水孤山路,看得春风几树花。
骑鹤归来城郭是,月明箫管起谁家?” 接续上文,两句译文:雪夜难眠,耳边似曾传来笛箫之声。
鳌愁坤轴陷,鳌:传说中的大龟。
《列子》有巨鳌背负大山的传说。
坤轴:即地轴,这里范指大地。
古代传说以昆仑山为地轴。
见《河图括地象》。
又“地不周载”,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亦鳌所以发愁。
参见《缘起诗》注。
译文:巨鳌因恐雪压大地塌陷而发愁。
李纨笑道:“我替你们看热酒去罢。
”宝钗命宝琴续联,只见湘云站起来道: 龙斗阵云销。
阵云销:阵云消散,表示龙战已毕。
宋代张元《咏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龙斗时云集,斗罢云消。
《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
”两句或隐写末世白地景象。
译文:比喻大雪纷飞就像玉龙战罢鳞片纷飞的景象。
野岸回孤棹,野岸:野外水流的涯岸。
南朝·梁·何逊 《慈姥矶》诗:“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杜甫《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鸡舞。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
”孤棹(gū zhào 孤櫂),亦作“孤棹”。
独桨。
借指孤舟。
唐·长孙佐辅 《杭州秋日别故友》诗:“独随孤櫂去,何处更同衾。
”宋·徐铉 《送黄秀才姑熟辟命》诗:“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
”明·姚潜 《叶南屏田梅岑携樽过访同家舒恭侄赋》诗:“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听。
”回孤棹指孤舟返回。
以棹写雪,参见《结诗社帖》“棹雪”注。
《棹雪》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叶茵的代表作品之一。
宝琴也站起道: 吟鞭指灞桥。
典用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qìng)善诗。
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得之?”因作诗而用“ 吟”。
灞桥在长安东。
译文:谓雪中行吟,诗思益增。
赐裘怜抚戍,赐:一般指皇上奖赏。
抚戍(fǔ shù ):指驻防巡守的兵士。
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 加絮念征徭。
《唐诗纪事·开元宫人》:“开元中,赐边军纩衣(棉衣),制于宫中。
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
’兵士以诗白帅,帅进呈。
玄宗以诗遍示宫中曰:‘作者勿隐,不汝罪也。
’有一宫人自言万死。
上深闵之,遂以嫁得诗者,谓曰,‘吾与汝结今生缘。
’边人感泣 坳垤审夷险,坳(wā;aò):地低洼处;山间平地。
垤(dié)小土堆。
审:详察。
夷:平坦;平安。
险:大雪铺平了洼坑和高坎儿,走路时需要细察路面的高低不平两句意谓皇帝怜恤将士雪中辛勤抚边戍守而赐棉衣,制衣的人同情服兵役者寒冷而在衣中多加棉絮。
宝钗连声赞好,也便联道: 枝柯怕动摇。
柯,树枝。
意谓覆雪之地须察高低不平,担心树枝动摇掉下雪来。
皑皑轻趁步,皑皑:白,多形容雪,如白雪皑皑。
趁步:信步;漫步。
语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一个高兴,趁步登楼。
”两句译文:因为担心树枝上的积雪受到震动而跌落,所以走路还需轻手轻脚。
黛玉忙联道: 翦翦舞随腰。
翦翦,犹簇簇,风尖细之状。
唐·沉亚之《闽城开新池记》:“辛蒲翦翦,扇荷擎擎”唐·杜牧《感怀诗》:“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
”宋·姜夔(kui)《浣溪沙》词:“翦翦寒花小更垂,阿琼愁里弄妆迟。
”古人常用“回风舞雪”形容舞姿优美,这里反用其意,用舞腰来形容雪花的飞旋之美,十分生动。
取自晚唐·李商隐《歌舞》诗:“回雪舞轻腰”。
此处以“风回雪舞”喻女子步态柔美,(见《警幻仙姑赋》注)。
意思是说飘落的簇簇雪花随风盘旋,像舞女轻盈旋转的腰肢一般。
煮芋成新赏,宋·苏轼《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绝无此味也》诗“香似龙涏仍酽白(纯白)”句,这里是用玉糁羹的“酽白”,以喻雪色之白。
这是苏东坡赞其幼子苏过以山芋作玉糁羹。
“煮芋”原非用来比喻雪,这里是借用,古云“新赏” 一面说,一面推宝玉,命他联。
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今见黛玉推他,方联道: 撒盐是旧谣。
意谓将下雪比作撒盐早已经成了旧事。
撒盐和柳絮的故事即王凝之妻谢道韫幼时的一个小故事,见《世说新语·言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以?”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苇蓑犹泊钓,用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 注:这两句程高本改为“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
”用《论语·宪问》语,赞孤松为岁寒之友,有道学气,不合人物性格。
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
”一面只听宝琴联道: 林斧不闻樵。
“不闻樵”戚序本作“乍停樵”,“乍”字不妥;程高本作“或闻樵”,更误。
雪中岂能“闻樵”?且大观园哪里真会有人打柴? 译文:长着芦苇的水中犹有蓑衣人泊舟垂钓,林间已不闻樵夫的斧声。
书中说芦雪广可“垂钓”,宝玉“披蓑带笠”,人称“渔翁”。
上句正用其意写雪,又是即景,且渔与樵对仗, 伏象千峰凸,象色白,故为喻;指山峰积雪如伏卧的白象 湘云忙联道: 盘蛇一径遥。
雪覆大地,足印使小径曲曲弯弯的痕迹更显。
指雪地小路似盘曲的长蛇意即“千峰凸起如象状,一径遥遥似蛇盘”。
这两句取自唐代·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岸类长蛇揽,陵犹巨象豗”豗(hui,撞击的意思,这里指大象打架)。
花缘经冷结,花,指雪花。
缘,因为。
译文:雪花是因天冷才结聚而成古人将雪花称作“六出花”。
《韩诗外传》中有云,“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古人对世间万物观察细致,却不知所以然。
清赵翼《戏作》诗,“凝寒所成固其理,何以片片六出俱?”。
古人以阴阳只说来解释,说六属阴,五属阳,所以雪花六出而春花五出。
雪花何以六出,现代科学的解释是,由于水分子自身的结构,常规类型的冰晶是水分子堆叠形成的六边形晶格,所以雪花大多数是六瓣。
宝钗与众人又忙赞好。
探春又联道: 色岂畏霜凋。
色,指雪色。
译文:洁白的颜色哪里会因怕霜冻而消褪 深院惊寒雀,注:大雪雀饥,噪声如惊。
疑取自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中用雪光代替明月。
湘云正渴了,忙忙的吃茶,已被岫烟道: 空山泣老鸮。
老鸮:即鸱鸮(chī xiāo),也就是猫头鹰,叫声凄厉。
意谓雪光照得夜色如同白昼,怕光的鸱鸮因不能捕食而哀泣 阶墀随上下,墀(chí),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湘云忙丢了茶杯,忙联道: 池水任浮漂。
浮漂:漂在水面上随水流动;亦指流散。
现四川一带仍沿用这词。
三国·魏·曹操《碣石篇》之三:“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这里暗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两句译文:雪花铺满阶墀上下,落在水中的也随着没有结冰的池水任意漂浮。
照耀临清晓,清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诗:“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 岘。
”(岘xiàn,小而高的山岭)宋·欧阳修《渔家傲》词之七:“人语悄,那堪夜雨催清晓。
” 黛玉联道: 缤纷入永宵。
缤纷:一般是用来作为美丽和美好的代名词,也可以用来形容落叶落花,这里指雪花纷飞。
永宵:长夜,冬季夜长。
注:两句主语都是雪。
。
诚忘三尺冷,三尺,剑。
语出《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借以说将士与戍守事,雪里刀剑随身,尤觉寒冷。
指忠诚之心使人(戍边将士)忘却了(大雪)寒冷 湘云忙笑联道: 瑞释九重焦。
瑞释九重代指皇帝。
九重,出自宋玉·《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清皇宫享有“君门九重”的特权!此句是称颂功德。
焦,焦虑。
指皇帝因瑞雪能兆丰年而解除了焦虑。
僵卧谁相问,用“袁安卧雪”的故事袁安卧雪的故事,在古代极有影响,成为传统文学和绘画广为引用的典故和题材。
袁安困雪:《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载,有一年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十余天,地上积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门。
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问苦,雪中送炭。
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
来到袁安家门口,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馁而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
洛阳令扶起袁安,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洛阳令嘉许他的品德,举他为孝廉。
并又在汉章帝的建初年间出任河南尹,在职十年,政尚慈爱,被朝廷誉为"孙宝行秋霜之诛,袁安留冬日之爱",并且自此扶摇直上,成为了汉室的社稷之臣。
谢安以一扇赠行,袁宏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古有“卧雪情操,扬风惠政”之赞。
宋代的袁粲为刘僧敬所害,其子以身卫父,粲以“我不失为忠臣,汝不失为孝子”赞之,称谓“忠臣孝子”。
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
晋陶潜《咏贫士七首》之五:“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
” 宝琴也忙笑联道: 狂游客喜招。
这句说踏雪狂游之客欣喜有人招待饮酒驱寒。
唐时,王元宝每逢大雪就叫仆人从巷口到家门,扫雪开路,招客饮宴,名曰“暖寒会”。
见王仁裕《开元遗事》。
天机断缟带,天机,传说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
缟(gao)带,指白色的丝带,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把这句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加絮念征徭”、“自是霜娥偏爱冷”、“相对原宜惜寸阴”等联系起来,可以推测:湘云曾经有过一段恩爱美满的夫妇生活,但夫君因战事戍边为终生苦役,湘云亦曾有寄衣、“加絮”之类,以寄对夫君的“念”、“怜”;然终与牛、女“双星”一般,似隔天河,永不相聚,直至“白首”,相守终生 湘云又忙道: 海市失鲛绡。
海市,海市蜃楼,海中幻境。
鲛绡:这里鲛绡通鲛绢指贮泪之物.中国古代传说,在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作“蛟人”。
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
他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
鲛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
故此种珍珠称为“水仙的眼泪”。
有许孔璋浮山赋云:“远山奔涌鲸涛,轻雾悬挂鲛绢。
”书中黛玉之《题帕三绝》“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也是参考此典故。
用天上落下的缟带、海市移来的鲛绡喻雪的洁白美好 林黛玉不容他出因为前面只说了一句,接着便道: 寂寞对台榭,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
最初的台榭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
或有隐意。
第七十九回脂评说,原稿后半部有宝玉“对境悼颦儿”情节,并谓书中所写“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先为其“作引”。
“对”程高本作“封”,主语就不是指人了,与对句不相称。
湘云忙联道: 清贫怀箪瓢。
箪指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怀念在风陋巷中过着“一箪(dan)(音单,盛饭的圆竹器)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的人。
典出《论语·雍也》。
这里只借取其常用义。
从脂评说宝玉后来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生活看,或所说“怀”人,隐指黛玉死后宝玉情愿出家过清贫生活。
译文:穷苦之士由于大雪封门饮食无着,连“箪食瓢饮”的生活也怀念起来了 宝琴也不容情,也忙道: 烹茶冰渐沸,渐,迟,很慢。
冰雪之水,因此难沸。
湘云见这般,自为得趣,又是笑,又忙联道: 煮酒叶难烧。
因雪柴叶沾湿,所以烧不着。
“冰”程高本作“水”。
两句指以湿叶为柴用冰水煮茶的贫苦生活。
黛玉也笑道: 没帚山僧扫,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意即山僧扫没帚之雪。
用“江边扫雪夕阳僧”诗意。
疑为取自唐·刘长卿《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 宝琴也笑道: 埋琴稚子挑。
这里的稚子指胄子;贵族后代。
《史记·五帝本纪》:“舜曰:‘然,以 夔 为典乐,教稺子。
’”裴駰 集解引 郑玄曰:“国子也。
”按,《书·舜典》作“胄子”,稺、胄声相近。
雪中埋琴,出处不详。
这两句疑暗指宝玉因黛玉泪逝出家后的生活。
湘云笑的弯了腰,忙念了一句,众人问:“到底说的什么?”湘云喊道: 石楼闲睡鹤,闲睡鹤,雪夜鹤闲已睡。
译文:在石楼里面,有一只悠闲地睡着的鹤。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故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结合“寒塘渡鹤影”暗指湘云最后结局。
黛玉笑的握着胸口,高声嚷道: 锦罽暖亲猫。
锦罽[jì],锦毯。
这句说,天冷,猫贴着毯子以取暖。
黛玉戏语作诗,所以“笑得握着胸口”。
此两句见宝玉《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奴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 宝琴也忙笑道: 月窟翻银浪,月窟指月光,银浪喻月光。
翻,倾。
宋代陈与义《咏月》诗:“玉盘忽征露,银浪泻千顷。
”这里转而形容雪如月光倾泻大地。
以月光普照暗喻白雪遍地“月窟”见林黛玉《咏白海棠》“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 湘云忙联道: 霞城隐赤标。
霞城,常指碧霞城仙境,与“赤标”并用则指赤城山,在浙江天台县北,“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城墙)”。
见《会稽记》。
晋代孙绰《天台赋》:“赤城霞起而建标。
”赤标,谓赤色高峰望之可作标识。
隐,指隐没于雪中。
隐没赤标(赤城山的高峰)形容积雪深厚 黛玉忙笑道: 沁梅香可嚼,典出《花史》:宋时,“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
曰:‘吾欲寒香沁入肺俯。
’” 宝钗笑称好,也忙联道: 淋竹醉堪调。
意谓醉闻雪压竹之声,正好弹琴。
用宋代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意:“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
”文中亦言“醉”酒。
两句译文:雪落梅花入口沁香;雪压翠竹声比琴音。
宝琴也忙道: 或湿鸳鸯带, 鸳鸯带即鸳鸯钿带。
唐·徐彦伯《拟古》诗之三:“赠君鸳鸯带,因以鷫鸘裘。
”(鹔鹴(sù shuāng):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鸟。
鹔,鹔鷞也。
五方神鸟也。
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
——《说文》相传为 汉 司马相如 所著的裘衣。
有鷫鸘鸟的皮制成。
一说,用鷫鸘飞鼠之皮制成。
) 湘云忙联道: 时凝翡翠翘。
翡翠翘,古代贵族妇女头上的首饰。
有“尘拥妆台翡翠翘,琼花开尽玉魂销”之意或、时,都是“有的”的意思。
主语都是雪。
形容雪后古代女子钗环服饰皆有湿意。
黛玉又忙道: 无风仍脉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
此句省去视觉、听觉,靠意念咏雪,运用了通感手法。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宝琴又忙笑联道: 不雨亦潇潇。
潇潇:指下雨时萧索的感觉。
由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
这两句译为:没有风仍然别有情致,没有雨也依旧萧条瑟瑟。
着重写人的心境凄凉,所见的景色也变得萧条。
脉脉和潇潇都是风雨潇洒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雪之纷纷扬扬。
湘云伏着已笑软了。
众人看他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
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
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
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伏你。
”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
”众人笑道:“倒是你说罢。
”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
”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 欲志今朝乐,志,记载。
李绮收了一句道: 凭诗祝舜尧。
舜尧,唐尧、虞舜,传说中古代的贤君。
两句译文:若想记载今朝之乐,还需要用诗来歌颂这盛平之世。
芦雪广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
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到后面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显得十分有趣。
联句诗多为游戏取乐而作,参加者争强斗胜,力求压倒对方,所以极事铺张,堆砌词藻,合起来极难形成一首好诗。
这里当然是作者一个人作的,照顾到联句诗的上述特点,就不能写得很精彩,否则就失真了。
这首联句的特点是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情绪,绝少颓丧的情调。
其中还有若干“颂圣”的句子,如“年稔府粮饶”、“赐裘怜抚戍”、“瑞释九重焦”、“凭诗祝舜尧”之类,简直就等于说感谢皇上赐给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了。
这是作者为避开“伤时骂世”的嫌疑,作的“称功颂德”的表面文章。
同时,写这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也就是秦可卿说的那句“登高必跌重”,反差越大,越能震撼人心。
(本文由落笔升蝶整理,部分借鉴前人注解,在此不一一说明,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四、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这篇文章好句和点评
亲,,这是好句和点评如下噢~一夜北风紧,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
引自《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顾茅庐之时,得遇诸葛亮的岳父黄彦成大雪中吟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怜:这里是怜爱、爱怜之意。
匝地惜琼瑶。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这篇文章好句和点评亲,,这是好句和点评如下噢~一夜北风紧,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