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重要性的成语:耳濡目染、孟母三迁、蓬生麻中、因地制宜、近朱者赤、不扶自直
成语耳濡目染
拼音ěr rǔ mù rǎn
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例句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成语蓬生麻中
拼音péng shēng má zhōng
解释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例句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成语孟母三迁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句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成语因地制宜
拼音yīn dì zhì yí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例句谷峪《萝北半月》:“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成语近朱者赤
拼音jìn zhū zhě chì
解释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出处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例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关于环境重要性的词语:不扶自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