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秋色的成语有那些:春华秋实、春花秋月、春露秋霜、多事之秋、落叶知秋、平分秋色、千秋万代、秋扇见捐、秋收冬藏、秋水伊人、秋风落叶、秋风过耳、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一叶知秋、天高云淡、秋风习习、秋雨绵绵、秋风萧瑟
1、春露秋霜解释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例句他本是曲园太史的女公子,凡属诗词歌赋,无不家学渊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十八回)
2、春花秋月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例句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3、春华秋实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例句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4、多事之秋解释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例句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5、落叶知秋解释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例句明·汤显祖《牡丹亭·淮泊》:“走孤寒落叶知秋。
6、平分秋色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例句这场足球赛,两队势均力敌,平分秋色,最后以1:1握手言和。
7、千秋万代解释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例句(1)现代的器具,千秋万代之后,也会成为古董的。(2)马克思开创的伟大革命事业,将千秋万代,永放光辉。
8、秋风落叶解释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例句无
9、秋收冬藏解释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例句无
10、一叶知秋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看到梨枣,人们便有‘一叶知秋’之感。”
11、秋扇见捐解释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出处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例句林语堂《恋爱和求婚》:“夕阳雨夜,空闺幽怨,秋扇见捐,暮春花萎,烛泪风悲。”
12、秋水伊人解释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例句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13、秋风过耳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句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14、秋高气爽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句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
15、天高云淡解释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16、秋风萧瑟解释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②冷落;凄凉;悲凉的气氛;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出处本词语出曹操《观沧海》
17、硕果累累解释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注:硕:(果实)大,丰盛。累累(léi léi阳平):形容果实茂盛的样子(结成一串串)。比喻巨大的成绩。
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
家乡的秋色的词语有那些:秋风习习、秋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