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气氛严肃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气氛严肃的成语:不苟言笑、火烧眉毛、刻不容缓、千钧一发、肃然起敬、危在旦夕、一本正经、正襟危坐、郑重其事、迫在眉睫

1、不苟言笑

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例句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2、火烧眉毛

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例句火烧眉毛,且顾眼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

3、刻不容缓

解释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例句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回)

4、迫在眉睫

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例句新的内战危机忽然又迫在眉睫了。(方纪《挥手之间》)

5、千钧一发

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句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6、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例句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7、一本正经

解释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例句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8、正襟危坐

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例句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9、郑重其事

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句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10、危在旦夕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例句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