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没有骂人的成语:半信半疑、豺狐之心、大惊失色、大模大样、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眼看人、狐假虎威、魂不附体、祸国殃民、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乱臣贼子、面目可憎、男盗女娼、千载难逢、人模狗样、人面兽心、神气十足、盛气凌人、始作俑者、心惊胆战、阳奉阴违、一丘之貉、作恶多端、敦煌变文、抱头鼠窜、乌合之众、小心翼翼、毫不费力
1、大惊失色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例句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2、大模大样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例句安禄山,我且问你,这般大模大样是几时起的?(清·洪昇《长生殿》第十三出)
3、狗眼看人解释比喻眼光势力。
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例句你这是狗眼看人
4、狗仗人势解释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例句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5、狐假虎威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例句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6、魂不附体解释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出处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例句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7、祸国殃民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例句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
8、狼狈为奸解释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处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例句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9、狼心狗肺解释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例句难道说他是一个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人?
10、男盗女娼解释男做盗贼,女为娼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极其腐朽卑劣。
出处明 谢谠《四喜记 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例句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鲁迅《坟·论“他妈的!”》)
11、千载难逢解释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出处《南齐书·瘐杲之传》:“臣以凡庸,谬徼(侥)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例句天下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叔叔说是我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真是旷古少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
12、人面兽心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例句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13、人模狗样解释身分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又《四世同堂》四九:“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例句无
14、神气十足解释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例句曹禺《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有些是那些活泼如生,神气十足,使人闭起眼来,仿佛就活在面前。”
15、盛气凌人解释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例句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16、始作俑者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例句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17、小心翼翼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例句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18、心惊胆战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例句向下望去,深不见底,真是万丈深渊,叫人见了心惊胆战。
19、阳奉阴违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例句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
20、一丘之貉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例句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严复《救亡决论》)
21、作恶多端解释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例句他是个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
22、半信半疑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例句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半信半疑。
23、抱头鼠窜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例句夫陆贾天下之辨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
24、面目可憎解释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例句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25、豺狐之心解释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例句无
26、乱臣贼子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出处《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例句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清·爱新觉罗·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27、乌合之众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例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28、狗眼看人低解释比喻眼光势利
出处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例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词语有没有骂人的词语:敦煌变文、毫不费力
词语解释
1、敦煌变文: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