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心情受伤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心情受伤的成语:百孔千疮、鼻青脸肿、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残缺不全、疮痍满目、皮开肉绽、体无完肤、头破血流、头破血淋、血肉横飞、血肉模糊、一息奄奄、奄奄一息、满目疮痍

1、百孔千疮

解释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句他身上的缺点虽然不少,但却不是百孔千疮,不可救药。

2、残缺不全

解释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例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毛泽东《论持久战》)

3、惨不忍睹

解释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例句他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遇难,那场景真是惨不忍睹。

4、疮痍满目

解释疮痍:创伤。满眼创伤。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唐·杜甫《北征》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例句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清·李渔《风筝误·和鹤》)

5、皮开肉绽

解释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出处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

例句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绽,喊叫连声。(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6、头破血流

解释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例句你若在继续顽抗下去,必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7、头破血淋

解释头被打破,流出了血。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遭到惨败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常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淋,也再无一点退悔之念,一名怨恨之言。”

例句受降的主顾那么多,又都是世界上的头等恶霸,岂有不互相打得头破血淋的道理。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和国货年》

8、血肉横飞

解释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例句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清·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

9、血肉模糊

解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例句仔细看去,这条路上血肉模糊成了一片,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巴金《家》二十五

10、奄奄一息

解释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例句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11、一息奄奄

解释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 惟有守着流泪。”

例句久之黧黑耸两肩,眼垂泪,鼻出涕,一息奄奄死相继。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潮州乐府》

12、鼻青脸肿

解释鼻子发青,脸部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出处《三侠五义》第四四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例句两条大汉子飞步闯出来,把沈建华拉下去,打得鼻青脸肿。杨大群《草头屯恩仇》第十四回

13、满目疮痍

解释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例句台风过处,满目疮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4、体无完肤

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例句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15、遍体鳞伤

解释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例句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