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不卑不亢的成语:百般刁难、卑躬屈节、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矜不伐、不骄不躁、俯首帖耳、光明磊落、坚韧不拔、目中无人、怕硬欺软、欺软怕硬、视死如归、投其所好、唯唯诺诺、委曲求全、义正辞严、大义凛然、正气凛然、彬彬有礼、不亢不卑、低声下气、一视同仁、一身正气、自取其辱
1、百般刁难解释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出处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例句(1)在谈判过程中,对方百般刁难,所以未能达成协议。(2)技术员要改革一下生产工序,却遭到了车间主任的百般刁难,说他这是出风头,抬高自己。
2、不卑不亢解释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例句我们为人处世,应不卑不亢。
3、不骄不躁解释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例句在成绩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4、不矜不伐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例句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5、不亢不卑解释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例句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6、卑躬屈节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例句小兔子卑躬屈节,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7、大义凛然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例句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8、低声下气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例句宝玉背地里拉着他,低声下气,要问黛玉的话,紫娟从没好话回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0回)
9、俯首帖耳解释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句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10、光明磊落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例句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11、坚韧不拔解释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例句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12、目中无人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例句巴金《秋》:“我对你说,你不要目中无人,就把长辈都不放在眼睛里。”
13、怕硬欺软解释害怕强硬的,欺负软弱的。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例句无
14、欺软怕硬解释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例句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事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15、视死如归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例句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16、投其所好解释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出处《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例句今王志在报吴,必先投其所好,然后得制其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17、唯唯诺诺解释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处《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例句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18、委曲求全解释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例句委曲求全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郭沫若《战声》诗)
19、一视同仁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句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20、义正辞严解释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例句魏竹冈拆开看时,不料上面写的甚是义正辞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21、彬彬有礼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例句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22、不屈不挠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例句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3、正气凛然解释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例句无
24、自取其辱解释 取:招来、导致 自己做了过分的事情而招致(惹来)侮辱
有关不卑不亢的词语: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