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风的成语短句: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冰清玉洁、冰雪严寒、滴水成冰、风雪交加、寒冬腊月、寒蝉凄切、寒风刺骨、寒风侵肌、林寒涧肃、六出纷飞、天寒地冻、雪上加霜、雪虐风饕、骤风暴雨、银装素裹、朔风凛冽、白雪茫茫、寒气逼人、千里冰封、漫天飞雪、冰封雪盖、万里雪飘
1、冰雪严寒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例句无
2、滴水成冰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句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3、风雪交加解释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例句尽管是在风雪交加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行·三》)
4、寒蝉凄切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5、寒冬腊月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例句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6、寒风侵肌解释形容天气寒冷。
例句冷锋过境,寒风侵肌,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7、天寒地冻解释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例句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不怕天寒地冻,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8、雪虐风饕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例句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9、骤风暴雨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例句无
10、冰天雪地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例句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11、冰清玉洁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例句他冰清玉洁,从不随波逐流。
12、六出纷飞解释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13、林寒涧肃解释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例句无
14、白雪皑皑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例句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15、雪上加霜解释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例句正在惊慌,偏又转了迎面大风,真是雪上加霜。(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16、寒风刺骨解释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入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
例句阳光充足,照在身上简直有小阳春的感觉,不像三九天日日寒风刺骨,吹得人不敢出门。
17、银装素裹解释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形容冬天的景色)形容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装裹起来。
例句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描写冬天风的词语短句:朔风凛冽、白雪茫茫、寒气逼人、千里冰封、漫天飞雪、冰封雪盖、万里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