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音似诗句-含有音的诗句

内容导航:

一、跫音的诗句跫音的诗句是什么 二、音关于音的诗句 三、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四、有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一、跫音的诗句跫音的诗句是什么

跫音的诗句有:空谷跫音来旧侣,跫音卜嫩_。

跫音的诗句有:也胜空谷听跫音,空谷跫音。

注音是:ㄑㄩㄥ_一ㄣ。

拼音是:qióngyīn。

结构是:跫(上下结构)音(上下结构)。

跫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脚步声。


二、引证解释⒈足音。

引宋范成大《留游子明》诗:“得得跫音喜,__笑口开。

”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座上限韵》:“屡眄跫音至,秋来信几缄。


三、国语词典脚步声。

如:「空谷跫音」。


四、网络解释跫音跫音,足音,脚步声,脚踏地的声音。

关于跫音的诗词《留游子明·得得跫音喜》关于跫音的成语聆音察理空谷跫音跫响空谷袅袅余音跫然足音足音跫然_口哓音纶音佛语遏密八音关于跫音的词语清音幽韵聆音察理跫响空谷_口哓音足音跫然正声雅音空谷跫音纶音佛语弦外有音跫然足音关于跫音的造句
1、第一次走进台大文学院,就像走进中世纪巍峨的宫殿。

高大的列柱,有着岁月抚摸的色泽,雕花的壁,总让人联想到神话。

沿着石阶而上,踏着清脆的跫音,便有古老的浪漫自壁间回响出来。

这里,永远有美的传说。


2、闲坐于潭边白石上,久了,方觉跫音如雨。


3、但是,尽管大选跫音越来越近,马华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华裔选票没有回流迹象,恐怕还会进一步流失。


4、想像你霞红的跫音如晨钟,终于踩响我窗上经冬的春帏,我像被感奋,也被惊扰的。


5、透过这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我们谛听时代的跫音,领略发展的豪情。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跫音的详细信息。

二、音关于音的诗句


1.关于谐音的古诗 谐音古诗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
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留)。

1
3、《谢公亭》 唐·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留)。

1
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忧)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6、《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想)。

1
7、《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留)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

20、《叹白发》 唐·韦应物 还同一叶落,对此孤镜晓。

丝(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

时役人易衰,吾年白犹少。

2
1、《午坐卧治斋》 宋·杨万里 雨后朝阴到午晴(情),空斋孤坐纳秋清(情)。

一蝉也解怜幽(忧)寂,柳外飞来叶底鸣。

2
2、《春望寄王涔阳》 唐·刘长卿 清明别后雨晴(情)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2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情)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4、《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情)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愁)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2
6、《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情)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
7、《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留)。

28、《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留)暗壁,草露滴秋(愁)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29、《秋夕有怀》 唐·杜牧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

书回秋(愁)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

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30、《秋夕》 唐·杜牧 银烛(嘱)秋(愁)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忧)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
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嘱),却话巴山夜雨时。

3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嘱)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
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情)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
5、《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留),春风不度玉门关。

2.关于 音 字 好听的词 句子 诗句 段落 音容笑貌、空谷足音、泮林革音、正始之音、天籁之音、靡靡之音 、亡国之音、众啄同音、玉旨纶音、音声如钟 音问相继 音耗不绝 词 目 音信杳无 发 音 yīn xìn yǎo wú 释 义 没有一点消息。

出 处 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 词 目 音问两绝 发 音 yīn wèn liǎng jué 释 义 定骇翅较俨记愁席传芦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词 目 音容如在 发 音 yīn róng rú zài 释 义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

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同“音容宛在”。

出 处 《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

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

” 词 目 音容宛在 发 音 yīn róng wǎn zài 释 义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

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3.带有谐音的古诗词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描写声音的诗句 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沈约《咏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

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杜甫 后出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的〈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白居易的〈琵琶行〉 5.有关谐音的古诗 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情) 二猿落入深山中,小猴子怎敢对锯(对句) 一马陷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出蹄) 两舟并济,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荻青)怎比萧和(萧何)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姜唯)实难旅步(吕布)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无情)却有晴(有情)。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晴-情) 谐 音 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6.关于谐音的古诗 详细4首
1、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卧春》(《我蠢》)- 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卧枝伤恨底(我智商很低)、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易透达春绿(一头大蠢驴)、岸似绿(俺是驴)、岸似透绿(俺是头驴)、岸似透黛绿(俺是头呆驴)! 7.含有谐音的古诗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

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

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

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

「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

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

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

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古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晴-情) 8.谐音的古诗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晴-情) 谐 音 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

三、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如下: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译文:弦音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任她随意地交错交换,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一粒粒坠入玉盘。


3、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唐代雍陶的《韦处士郊居》。

译文: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

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译文: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译文:曲终收起拨子时当心一画,四弦齐响,声音强烈,如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

一曲虽终,而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回肠荡气,余音绕梁,久久不息。

四、有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早蝉》唐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鸡鸣曲》唐陈陶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 唐朝 崔道融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吹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作者: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琴》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巫峡听猿》 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

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连云波澹澹,和雾雨濛濛。

巫峡去家远,不堪魂断空。

2.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沈约《咏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3.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村居书喜 陆游(南宋)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2, 枫 桥 夜 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早蝉 白居易(唐)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4, 琵琶行并序(节选) 白居易(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 鸡鸣曲 陈陶(唐)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6, 鸡 崔道融(唐)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7, 赋得寒蛩 耿湋(唐) 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复与夜雨和,游人听堪老。

8, 吹笛 杜甫(唐)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 月傍关山几处明。

9, 春夜洛城笛 李白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0, 闻笛 戎昱(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11, 夜琴 白居易 (唐)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12, 风中琴 卢仝 (唐)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13, 听琴 孟郊 (唐) 飒飒微雨收, 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 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 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 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 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 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 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 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 会尽天地情。

14, 赋得郢路悲猿 皇甫冉(唐) 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

远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坐觉盈心耳,翛然适楚情。

15, 巫峡听猿 吴商浩(唐) 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

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巫峡去家远,不堪魂断空。

16,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8, 入若耶溪 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9,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有关声音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声音的好句
1、奇异莫测的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

在这雄浑壮观的交响曲中,有一种声音是我的最爱,他时如悠扬婉转笛声,时如惊涛骇浪,这便是雨。


2、起初,雨不大,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到玉盘上。

尤其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乐,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似乎远远又逼近。

重重轻轻,密密细细,点点滴滴,仿佛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

似水柔情,雨仿佛在诉说着婉转的心声。

雨越下越大,大得砸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房檐上飞流下来的水嘈嘈切切,清脆悦耳,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偶尔来阵风,树枝便扭着身躯,叶子呼呼的响,挤出了千万点水珠,飞落而下,与檐下的滴水一唱一和,创作一曲大自然的交响曲。

5.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哪些呀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练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眼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些算么? 6.描写“声音”的古诗句有哪些 描写“声音”的古诗句有: 1.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代:王安石《元日》 3.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宋代: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4.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宋代: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5.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6.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唐代: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 原诗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王安石《元日》 9. 原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11. 原诗如下: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12. 译文: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

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

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4、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13. 原诗如下: 归鸿声断残云碧。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14. 译文: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

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

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

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

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5. 原诗如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6.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6、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7. 原诗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

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7.描写声音的古诗词有哪些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箜篌
2、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霓裳羽衣曲
3、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临江仙》——瑟
4、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常建《江上琴兴》 ——古琴
5、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古琴
6、粉胸绣臆谁家女,香拨星星共春语。

七盘岭上走鸾铃,十二峰头弄云雨。

千悲万恨四五弦,弦中甲马声骈阗。

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

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

海神驱趁夜涛回,江娥蹙踏春冰裂。

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

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无名氏《琵琶》——琵琶
7、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

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顾况《郑女弹筝歌》——古筝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村居书喜》陆游(南宋)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 桥 夜 泊》张继(唐) 1
1、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早蝉》白居易(唐) 1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行并序》(节选)白居易(唐) 1
3、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鸣曲》陈陶(唐) 1
4、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鸡》崔道融(唐) 1
5、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复与夜雨和,游人听堪老。

《赋得寒蛩》耿湋(唐) 8.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鸡》 唐朝 崔道融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吹笛》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作者:李白 (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听琴》年代: 唐 作者: 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巫峡听猿》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

9.带“声”的诗句有哪些 带“声”的诗句如下: 1. 唐·白居易《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 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 唐·刘禹锡《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古人为何爱钟爱带“声”作诗? 古人多爱通过“声”来作诗,一方面,生活中处处皆声音,搜集大量的创作素材。

另一方面,可以烘托整个诗的气氛,更形象的表达诗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顾青 .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年01月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